沧州非遗保护:期待远去风景再次归来

 

    日前,在第五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沧州师范学院教学楼前的舞台上,沧州舞狮、吴桥杂技、木板大鼓等入选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精彩节目轮番登场,不时赢来师生们的阵阵喝彩。

    在非物质文化受到大家欢迎的同时,不少古老的曲艺和非物质类遗产逐渐消亡。也正因如此,国家开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沧州不少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间艺人的努力和有关部门的保护下,又获得重生,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期待保护丰富的遗产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财产,沧州以各县市文化馆为主,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保护措施,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在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记者了解到,目前形成了较为成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其中包括沧县木板大鼓、青县哈哈腔、黄骅麒麟舞等16项国家级项目,渤海渔村剪纸、泊头小竹马、沧县镂空木雕雕刻技艺等50项省级项目,以及153项市级项目。同时,全市16个县(市、区)建立了县级名录。

    在非物质文化保护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相关人士指出,由于非物质文化挖掘、保护工作开展的时间较晚,像泊头六合拳、西路梆子等一些有一定历史并被大家喜爱的非物质文化尚没有被收入进国家名录中。一些不为人们所熟知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还隐藏在民间,正等待着被挖掘保护。

    悄然远去的风景

    一位老人,坐在岸边的小渔船上,嘴里哼唱着歌谣。你要问不远处的孩子,老人唱的是什么?他们摇摇头。老人唱的是黄骅渔鼓,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是现在当地的孩子却听不懂了,这是为什么呢?

    黄骅渔鼓,起源于清代中后期,流传于沧州东部海堡。因曲调苍凉,与当时艰苦的渔民生活相应,故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沧海悲歌,黄骅渔鼓,因为符合那个时代人们的审美和生活,所以曾一度兴盛。然而,时代在变,黄骅海堡的渔民生活越来越多彩,现代化的节奏与悲凉的曲调已不大合拍,失去了时代和群众基础,渔鼓渐渐衰落。

    这也许是许多非物质类文化遗产衰落的原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吕世忠,长期从事非物质文化保护。他认为,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人们开着汽车,看着电视或是上网,已经很少有人会坐在村边、海边听一听那海韵十足的渔鼓了。现在人们要在社会上生存,就要有一定的经济支持,可从事一些非物质文化的活动很难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因此很少有人再愿意学习、继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出现了一种传承上的断档。无人继承,在老艺人去世之后,这些古老技艺就只好消失了。

    古老曲艺的重生

    为了保护这一部分宝贵的文化遗产,近几年政府相关部门从实际出发积极保护,使得像沧县木板大鼓、舞狮、黄骅麒麟舞、南皮落子等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身披五彩鳞甲、高大威猛的麒麟,在铿锵有力的锣鼓音乐中跳跃舞动,威武生风、气吞长虹,这就是在当地受到欢迎的黄骅麒麟舞。黄骅市文化馆的一位同志说,为了能保护、发展麒麟舞,他们帮助表演者改进扎制方法,减轻一些重量并增加了道具的使用寿命,同时帮助联系当地一些私人企业为麒麟舞表演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还定期组织文艺汇演等展示、宣传麒麟舞。现在在黄骅齐家务乡几个村子已经建立起稳定的麒麟舞表演队伍,并在每年节庆时为村民表演助兴。

    像黄骅麒麟舞、木板大鼓、沧县狮子舞这样又重新焕发生机的古老艺术沧州有不少,之所以能够重生,除了从艺人员自己改进已经落后的表现手法外,文化部门的扶持,也是它们重生的重要原因。

    在沧县文化馆,记者看到几名小学员正跟着老师学习沧县木板大鼓。文化馆馆长王建国说,文化馆组织了一个培训班,每年暑假一期,已连续组织多期培训。培训班由70多岁的木板大鼓第四代传人唐贵峰、第五代传人刘银河、第六代传人刘景松为老师,可谓是“三世同堂”。他们对学员口传心授,精心指导。学员和老师吃住在文化馆,保证每天6小时的培训时间。这次培训不需要学员拿一分钱,还要给每个小学员一定补贴。在培训传承人的同时,沧县文化馆又开辟了“鼓韵书场”、送曲艺下乡村等活动,利用演出、光盘销售等多种方式来刺激木板的良性发展,使之从开始对政府的依赖转变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几年过去了,木板大鼓获得了丰厚的成绩,登台拿奖、出国演出,从业人员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都提高了一大截,古老的民间曲艺又繁荣起来。

    木板大鼓、沧县狮子舞等得到成功保护并已经繁荣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成功经验值得总结发扬。如果有针对地将沧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保护阶段到推动它们再度繁荣起来,那么就一定能为沧州的地方文化增添些许靓色。

【责任编辑:孙婷】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