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出了土地 “转”来了保障

     ——关于沧州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土地流转的记者调查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刘清波)“我们老俩口一年光转型生活费就12000元。除此之外,我经常到附近打个工,给开发区埋埋管子,每天还能挣65块,一年光这项就能再挣一万多块钱”。7月5日,东胡庄村64岁的李连廷给记者掰着手指头算他去年的收入。“ 现在我和老伴每逢集市都要去买东西”。

    东胡庄村位于沧州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下称中捷)境内。李连廷老人所说的“转型生活费”,是中捷实施“土地换保障”政策以来,对当地农民的一种长期的实物补偿。

    建立农民“以土地换保障”的长效机制,实施农村的战略转型,进而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进程,中捷尝试以发达的工业经济反哺农业,探索土地流转的新模式。

 

    如何使盐碱地上的农民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七月的燕赵大地,骄阳似火,酷暑难耐。7月5日,记者驱车来到中捷。

    在辛庄子村,74岁的村民魏占江老人指着一望无际的盐碱地说,“在这个兔子都不拉屎的土地上,遇到好的年景,粮食的产量最多也只能打300公斤”。

    “中捷处于渤海西岸黑龙港流域,土地高度盐碱化,淡水资源奇缺。农民种地只能'靠天吃饭',这样很难寻找到致富出路。”中捷管委会副主任于连治对记者介绍。

    农民们在盐碱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的同时,中捷的工业实力却早已跃然腾飞。

    2009年,这个仅有4.2万人的海滨小城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2亿元,财政收入已达15.6亿元。

    “这为中捷以发达的工业经济反哺农业,最终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在中捷党工委书记吕振华的办公室,他向记者介绍起来非常自信。

    “一方面,农民从贫瘠的土地上致富几无可能,而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他们对共同致富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另一方面,中捷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必然提出适度的土地空间的需求。”

    谈到这里,他向记者摊开了一张黄骅百万人口新城的规划图。2008年12月,省政府批准了一座以中捷为核心区、到2020年拥有100万人口的沿海区域中心城市(黄骅新城)的总体规划。

    “如何使农民享受到中捷改革发展的成果?如何在农业与开发的矛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使矛盾着的双方达到共赢?这些问题困扰着我们。”吕振华对记者表示。

    在国外考察时,中捷领导曾从匈牙利对年老的农民实施“土地换年薪”,使农民老有所养的做法得到启示:在中捷环境、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对农民实行"土地换年金"是否也可行呢?

    “这时,我们才意识到,加快二元结构的转变,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于是我们提出了农村战略转型的思路”。原中捷农工委书记王金河对记者说。他曾参与了中捷的农村转型的全过程。

【责任编辑:王新华】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