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八旬翁热衷保健品成“月光族”

    

    “一小瓶所谓的进口保健药水518元,父亲买了10瓶,一盒冬虫夏草166元,父亲买了27盒……”一位80多岁的老人,平时省吃俭用、粗茶淡饭,却把钱大把大把花在一些上门推销的保健品上,最近一段时间,市民赵女士几乎要与父亲闹翻,父亲的固执让她感到一筹莫展,怎么才能让老人头脑清醒过来?

    深信保健品功效 勤俭老人敢花钱

    “父亲对那些忽悠人的保健品深信不疑,已经花了几万元。我们劝他不要乱吃,可他根本不听,说不用我们管,还多次和我们兄妹争吵。”赵女士告诉记者,她父母都已经80多岁,老两口每个月退休金有7000余元,生活无忧,足够日常开销,可他们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甚至去买1元钱一堆的菜。

    从去年开始,赵女士发现总有一些陌生人到父母家来,有时送几枝花,送些赠品,和父母很亲热,父母家也出现了许多花花绿绿的盒子。“我知道父母以前曾花上万元买过理疗床垫、保健洗脚盆之类的东西,虽然我们觉得那些东西没什么用,但是也不至于影响什么,买就买了,可保健品不能瞎吃啊,花不少钱不说,万一吃坏了怎么办。”赵女士说,去年5月后,母亲多次被送医院抢救,她才下决心阻止父亲盲目购买保健品的行为。“母亲有糖尿病,在医院治疗、调节一段时间后控制得较好,可那些卖保健品的忽悠说他们的产品能治糖尿病、高血压等,老两口就像着了魔,母亲因为吃那些保健品,好几次血糖降得过低险些发生危险。”

    赵女士的父亲在外地退休,每个月的退休金都由赵女士代领,6月份,赵女士不想让父亲把钱再花在保健品上,于是没有及时把钱交给父亲,这立刻引起了父亲的不满,每天追着赵女士要钱,却不说明用途。无奈之下,6月11日,赵女士交给父亲1000元钱,没想到,父亲在当天就把1000元钱付了药款。

    “以前给他存的1万元工资没多久就不见了,一张7000元的存单还差一个月到期,也被父亲提前取出来付了药款。每个月的退休金差不多都买这些了。”赵女士边说边拿出一大把纸条,记者看到,二三十张纸条都是保健品销售人员写给赵女士父亲的收据,除两三张正规收据以外,其余的有写在药品说明书背面的、有写在普通纸上的、有写在其他收据背面的,金额约4万元,涉及保健品种类将近10种。赵女士说,这些仅是从父亲家里找出来的一部分,有一些根本没有收据。

    送货上门能赊账 忽悠手段要认清

    说起这些保健品销售员的推销手段,赵女士也感到非常气愤。“有时他们带着父母去免费旅游、免费做体检、免费聚餐等等,一般在他们那里免费体检的,指标都不正常,然后就忽悠老人买保健品,说是什么都能治。”赵女士说,父母大约是在几年前一次做免费按摩时被这些推销人员盯上的,打那以后,总有不同的人来推销,几年下来,老人买的保健品多达十余种,“可气的是,有些保健品我父亲本来没想买,他们就直接给送到家里来,让老人可以赊账先吃着,然后再来要钱。”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像赵女士父亲这样的老人不在少数,市民宋女士告诉记者,她老伴是在一次听免费健康讲座时认识了一位推销员,在那以后的1年多时间里,推销员执著地给宋女士家打电话,常常带着小礼物来看望两位老人,拉家常套近乎,或是邀请老人去免费旅游,最后终于让宋女士的老伴掏几万元买了理疗床垫、按摩仪、保健食品、保健内衣等多种产品。“老伴有高血压,特别相信这些产品的功效。”宋女士说,自从吃上那些保健品,老伴就不再吃降压药,没想到最终引发了脑血栓,“现在那些保健床垫之类的已经束之高阁,不敢再用,没吃完的保健品也都扔了。”

    选保健品要慎重 看你适合不适合

    “保健品又叫保健食品,是食品不是药品,只能对适宜的人群起到辅助和调节作用,不可能起到治疗作用。”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和市卫生执法监督所的相关人员提醒老年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应该理智,到正规经营门店购买适合自己的保健品,以免出现问题投诉无门。并建议患有一些慢性病的老年人更应该到正规医疗机构听从医嘱,合理用药,不要擅自使用保健品,同时吃多种保健品的方法更不可取。

    相关人员提醒,选购保健品时要注意查看批准文号。保健食品的标签除了应有生产日期、保质期外,还应注明主要原料、保健功能、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注意事项等,并注明“本保健品不可替代药物”。正规产品外包装盒上应有“卫食健字”“国食健字”等批号,这些批号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上都可以查到,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有效期是5年。

    记者:姚一铭

【责任编辑:孙婷】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