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亿万富豪的农村“共富”实践

   

王文忠为芍药蔬菜大棚合作社倾注了无数心血,图为他在帮助村民维护蔬菜大棚

    ■借助外“智”

    7月23日,记者在芍药村采访的时候,遇到了大学生村干部耿立杰,耿立杰是云南大学园艺花卉专业的毕业生,去年考上大学生村干部后,被芍药村党总支书记王文忠专门“要”了过来,同年被王文忠“要”过来的,共有三名大学生村干部,加上2008年“要”来的两名,这个160户人家、600多口人的小村庄,共有五位大学生村干部在这里任职。

    王文忠在芍药村实践自己的“共富”理想,非常善于借助外“智”。五位在芍药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干部,其中不乏南开大学、云南大学等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他们掌握着一定的专业技能,在吸收知识方面也比芍药村的老百姓要快,他们的到来,对芍药村的发展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记者了解到,目前他们中的好几位,在芍药村的裘皮服装合作社、蔬菜大棚合作社里担任着会计、技术员等重要角色。

    

    比如耿立杰,按照王文忠的想法,将来芍药村要规模种植芍药花,并发展观光、旅游、花卉产业,兼做药材。因为耿立杰学的是园艺花卉,试种芍药的任务就交由他来做了。目前耿立杰打理着从山东菏泽引入的6000棵芍药,耿立杰说,他们五位大学生村干部计划搞一个芍药种植试验棚,试验芍药的反季节开花(冬天种植、春节上市),为芍药村将来的芍药产业积累技术和经验。

    

    事实上,不独大学生村干部,王文忠在利用着一切可能利用的外“智”,为他的“共富”理想服务。当初,王文忠怀着一腔激情回村服务,可是带领父老乡亲们“共富”的路子该如何走,他也没有合适的想法。他本来是要利用大营是“裘皮之乡”的优势搞农户小加工的,可是来芍药村实习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告诉他,目前农村搞合作社是趋势,也是成功的“共富”之路,王文忠听后深受启发,芍药村裘皮服装加工合作社因此而生。

    芍药村蔬菜大棚合作社的成立,王文忠在外“智”上也动了多番脑筋。回村伊始,他看到全村2100亩耕地,大部分村民依然在种植棉花、小麦和玉米,每年付出的劳动力不少,但是收益不高,2008年麦收过后,他就去北京请农业部的专家来村里给村民讲课,同时组织村民去山东寿光、平原,本省的饶阳、武邑等地参观学习大棚菜生产管理技术。蔬菜大棚建起来后,他又聘请山东的一名技术员长年驻村指导,并个人出资请中国农业大学和河北农业大学的教授来村不定期搞技术讲座,让村民不出家门就能学到先进的技术。

    

    当年王文忠以亿万富翁的身份回乡当村干部,大批媒体蜂拥而至,这在客观上提高了芍药村知名度,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对王文忠回村是想捞取政治资本、当“红顶商人”的质疑。对此,王文忠并不介意,反而更加配合媒体的采访。他说,芍药村有名了,对芍药村几个合作社的发展都有好处,对芍药村的老百姓有好处,对我王文忠个人的一点质疑又算什么呢?

    

    事实也的确如此,如今以芍药花命名的蔬菜、鸡蛋、服装等产品已经在市场上有售了,这些收益都属于芍药村的父老乡亲们,王文忠个人不取里面一分钱。

【责任编辑:丁璨】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