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红灯”背后的规则意识缺失

    在中国的交通出行中,对于某些人来说,在无交警、无摄录的情况下,"闯红灯"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

    而不少国人到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后则往往对这样的景象印象深刻:无论是行人如潮,还是夜半无人,机动车也好,行人也罢,“红灯停”、“绿灯行”总是执行得不折不扣。

    为什么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公路比中国的窄,车辆不比中国的少,但是人们即便是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在同样竞争激烈、惜时如金的社会中,人们为什么能自觉地停下,花上几十秒来等红灯?

    也许在有些人看来,这是“死板”、“不灵活”的表现,但实际上是他们规划意识的具体体现。

    现代社会本质上是法制社会、规则社会,社会中平等的公民以共同意志为基础,经过某种程序订立契约、确立规则来规范彼此的行为,这些规则就是社会中至上的权威。人们心中有规则意识,那么无论因为什么原因遇到“红灯”都能及时刹车。

    很多时候,人们在抱怨导致自己“闯红灯”的客观因素,但一个成熟的现代社会,人们必须在心灵深处建立起对规则的信仰。

    可以说,“闯红灯”行为的背后是一种普遍的“闯红灯心态”。这种心态不能仅凭惩罚消除,还需要人们在主观上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并愿意遵守它。

    无疑,规则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仅有规则意识还是不够的,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具体的行为培养。

    在我们的教育中,这种规则意识和行为培养需要从幼儿时开始,更应该贯穿人生的全过程,形成整个社会的行动本能。

【责任编辑:李瑾】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