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一老人36年剪报摞起有6米高

    

    黄骅赵恩升鸟语花香书中乐

    一直坚持读报、剪报,200多本剪报本摞起来有6米多高。黄骅市建设大街南端的盐场小区赵恩升老人,36年来积累了如此多的精神财富。养一只黄雀,侍弄几十盆花,再加上读书剪报,老人自诩自己的生活是鸟语花香书中乐。

    走进赵恩升老人的书房“逸云斋”,仿佛走进了剪报的海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桌子上成堆的精装剪报册,紧随其后的就是四个柜子和床底下的五个箱子里装得满满的剪报。老人的“精装本”剪报册,有大有小,都是他亲手制作,装订成册的。剪报册封面设计精美,内容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每一册“精装本”剪报的封面上,赵恩升都写有名称,里面有各自的子目录,还清楚地标明了页数和内容提要。老人的剪报册名字种类有“篱茶楼”、“眼福苑”、“景观锦集”、“生活导读”、“摄影走廊”、“逸云斋翰墨”、“视觉艺术”等20余种。其内容涉及文学、书法、摄影、生活百科、党史资料、广告艺术等多个领域。“呵呵,这些都是我的‘宝贝’啊!我觉得剪报是一种享受,也是我的一大乐事。”记者粗略地看一下,这些剪报如果叠放到一起,应该足有6米多高。

    1959年,赵恩升调到沧盐集团负责宣教工作。这个时期,赵恩升的许多文章相继见于报端。每次,他都会把自己的文章剪下来保存。存的“豆腐块”多了,渐渐地,他便萌生了剪报的想法。1964年,“青春寄语”老人第一本剪报诞生了,这是《中国青年报》“青春寄语”栏目稿子集萃。长时间的剪报生活,老人的文学素养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1995年10月,他以笔名阿芒出版了杂文集《冷眼集》。

    1999年正式退休后,老人更是沉醉于此。不停地剪、贴,再一本本地整理,剪报成了赵恩升每天的“必修课”,他平均每天要花费两个多小时收集、整理剪报。如今,他家的各类剪报已达200余本。他不满足在自己订阅的《沧州晚报》和《燕赵都市报》剪贴,他还经常到废品收购站找旧报纸和杂志淘宝。“在那里能找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我用自己剪报后剩下的报纸和他们换,也算是变废为‘宝’了。” 赵恩升老人说。

    喂喂小黄雀,浇浇自己的30多盆花,读书剪报老人生活很惬意。老人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想让自己36年来的剪报走出自己家,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刘雪伟】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