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港“成本优势”提振冀中南

黄骅港“成本优势”提振冀中南

    这是一片寄托了沧州人梦想的海域。8月,黄骅综合大港已正式通航,实现从单一煤码头转向拥有散杂货、多用途等业务的现代综合大港。至此,黄骅港正式结束了“酒肉穿肠过”,不再单纯承担煤炭输出功能,而是走上全省经济发展舞台,承担起引领冀中南经济的历史重任。而随着环渤海蓝色经济浪潮的迭起,短短640公里的津冀海岸线上,已经挺立起津、秦、唐、黄四座综合港口。黄骅综合大港将以怎样的姿态参与区域经济发展,又将在港口林立中如何突破?显然,这个渤海湾的后起港口,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从“一煤独大”到蓝色崛起

    “近百年来,沧州是北方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但在历史上沧州并不穷,坐拥大海,得渔盐之利,而在近代经济大开大合面前,只能打渔晒盐的海,就成了真正的苦海沿边。”沧州市委书记郭华在开航仪式上感慨。距离渤海之滨仅有90公里的沧州,1984年之前,一直过着“有海无港”的日子。“大港梦”从1984年第一个地方码头通航开始。1997年,神华煤码头正式奠基。到2007年以后,黄骅港年吞吐量连续三年保持在8000万吨左右,一跃成为全国第二大煤炭输出港。然而,运煤比例占96.4%,仅有两个1.5万吨级杂货泊位,2008年吞吐量仅160万吨,始终在低水平徘徊。港口功能单一,对沧州本地经济的提振有限,更难担负拉动冀中南和整个腹地发展的重任。

    当下,新一轮蓝色经济浪潮席卷渤海湾。环渤海城市群纷纷斥巨资新建各自的港口:大连港迈向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大港;天津港,稳坐北中国海运第一大港,仍在加紧建设;山东启动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京杭大运河黄金水道计划,总投资额高达304亿……沧州怎么办?河北怎么办?走慢一步,可能失去数十年的机遇。

    综观全球,世界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70%的人口都集中在距离海洋100公里左右的沿海地带。由港口带动,向内陆辐射。在这一大背景下,河北省委省政府成为黄骅大港建设的直接推手。明确指出,加快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三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现代化综合性港口群,形成由秦皇岛、曹妃甸、黄骅三个百万人口港城组成的沿海城市连绵带。把黄骅综合大港打造成冀中南最近的出海口、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责任编辑:赵耀光】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