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一教育世家18个教师感天动地

    牛城晚报讯(记者刘敬行)“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邢台平乡常河镇开发区西卫村村西的田野上传来孩子们的读书声。寻声望去,一座四层高的教学楼映入眼帘,这里便是曾被市、县评为先进学校的明德小学。

    中等个儿,一身休闲装,眼睛炯炯有神,他就是该校校长胡清汝。一个出身教育世家,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坚守了三十年的优秀园丁。

    钟声悠扬 敲响乡村孩子的希望

    “当当”的钟声在贾村的上空回响,钟声悠远而又亲近,在胡清汝的耳畔,这钟声仿佛就在昨天。因为这是当教师的父亲胡庆瑞敲的。

    爷爷胡金锜1945年便是一个教书的先生,后来,父亲和母亲都曾任教。他上小学便师从父亲,学得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父亲站在讲台上的那份尊严和神圣。

    1980年初,高考名落孙山的他,因家中贫困进了一家窑厂打工,每月挣50多元的辛苦钱。由于贾村小学缺一名老师,他主动争取走上了代课老师的岗位。

    第一次,他从父亲手中接过了那根钟绳,天一亮,便敲响挂在枣树上的钟,钟声响彻了整个村庄,一声声召唤着乡村孩子的求知梦。

    从那时起,他一直敲着这口钟,到2002年他才由民办教师转为国办教师。在这22年中,开始月工资只有40多元,后来涨到90元,最高仅拿到150元,尽管收入微薄,可这钟声一年四季却从未停止过。

    泪洒讲台 曾想放弃 却不能放弃

    那是一个让他感动且一生难忘的时刻。40多个农村的孩子待在教室里,静静地等着他。他走进教室,走上讲台,步伐显得沉重。“同学们,这是老师给你们讲最后一课,下一课由新来的老师讲”。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老师,你别走”全班的孩子哭着说。望着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的眼睛,他沉重却坚定地说:“孩子们,我不走了,永远不走了”。

    这是他30年教书生涯唯一的一次想到放弃。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他的家乡加工自行车零件业已悄然兴起,不少亲朋好友挣了一桶桶金,成了万元户。此时的他,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靠妻子种地和他一个月仅有的不到百元的工资已难以养家。胡清汝的内弟在成都开了一个自行车零件批发部,资产达几十万元。内弟专程来到他家劝他:“我出资买设备,你们两个在家里制作车座子,生产多少我要多少,一年下来保准叫你赚5万”。在妻子的再三鼓动下,胡清汝真的动了心,把辞职报告送到村支书手里。

    这场辞职风波,让胡清汝懂得了一位乡村教师的人生价值。此后,他又遇到过几次外界的诱惑,但都被他毅然回绝了。

    四代接力 续写教育世家的精彩

    “四世家传,一门师表,两万弟子”这一消息不仅在平乡县传为美谈,还通过媒体传遍了大江南北。在这个教育世家中,胡清汝写下了闪光的一页。

    他们家曾被授予“河北省优秀教育世家”光荣称号。自爷爷从教以来已有65个春秋,这个家的18个教师共获得全国、省、市级30多项殊荣。他是这个家庭中获奖最多的。他曾获得市德育先进工作者,邢台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省级优秀教师等25项荣誉。他的事迹中央电视台曾两次做过报道。

    “如果不是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我也许会得到更多。但我不后悔,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把他们培养成人,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这笔财富比金钱更重。”胡清汝说。

    正是因为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挚爱,他才让自己喜欢美术的儿子报考了师专,毕业后也成了一名教师,去年被评为县教学标兵。女儿于石家庄幼师毕业,如今在北京一家幼儿园当英语老师。他常教育子女“要把教师世家的接力棒一代代传下去”。

【责任编辑:孙婷】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