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货采购变化大 高端食品有增加

    ■过去凭票买花生,如今网购进口小食品

    ■几十年来年货购买品种、方式发生巨变

    年味越来越浓,市民都忙着置办年货,迎接新年的到来。“年货办得怎样了?”成了不少人的问候语。记者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在年货上的花销、购买品种、购买方式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物资紧俏到应有尽有,从大众商品到高端消费,从排队购买到等待送货上门,人们采购的也不单单是商品,更掺入了情感因素。年货的变迁,是社会发展的缩影,也刻下了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的足迹。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了半斤花生 省到除夕才吃

    家住棉四生活区的王大妈65岁,6岁的时候随父母从北京来到石家庄生活。“那时候一家八口挤在不到50平方米的两间平房内,条件很艰苦。”

    王大妈对于自己16岁参加工作那年春节印象深刻,“刚参加工作,我每个月才挣31元,家里还很穷。那时候购物凭票,过年的时候,每个人会发半斤花生票,然后去粮店买,排队至少要花一小时。买的花生很多也是空瘪、不饱满的。年前领了还不能吃,父母偷偷藏起来,留到大年三十才能分着吃;初一中午炖2斤肉,8口人一起吃。”王大妈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物质丰富了 节前买大件

    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物质开始丰富起来,鱼和肉都可以比较方便地购买了。过年的时候都会为家人置办一套新衣服,给孩子买些水果糖,送礼一般送烟酒、点心和水果。

    王先生今年54岁,上世纪80年代初他在某省直事业单位工作,当时月工资40多元。“每年过年,还是会买一些花生、瓜子、糖,送礼用或者自家吃,给老人也会备点海参、鱿鱼等上档次的东西。那时开始出现用礼盒包装的点心,样式很漂亮,不像之前,都是用草纸和绳子包装的。我们一家三口过年花在吃喝的钱在100元左右,也相当于两个月的工资呢。”

    “那时候很多人都会在节前购买电视机、录音机,不过买电视机的人更多,我是1985年的时候,花400多元买了台黑白电视机。”王先生回忆。“80年代后期的时候,省会时兴男士皮夹克,我和妻子商量了半天,才去老人民商场找熟人买了一件,趁着当时降价,300多元买的。我让妻子也挑一件新衣服,可她却舍不得给自己买……”

【责任编辑:孙婷】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