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民族先锋 信仰的力量① 李大钊:高尚生活常存于牺牲(图)

    记者感言

    跨越百年的追寻

    作为一名二十世纪的“80后”,当记者试图了解十九世纪80年代末出生的李大钊,百年间不免相隔重重岁月的距离。

    翻阅一本本历史文献、回忆资料,走过他生活、工作过的乐亭大黑坨村老宅、昌黎五峰山、北大红楼、北京故居、天津法政管理干部学院,流连于后人为寄托敬意而修建的纪念碑、纪念馆,记者希望寻着李大钊的生命轨迹,厘清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他被同代人称赞为继孙中山之后又一个“登高一呼群山应”的革命先行者?为什么一介书生却认为高尚的生活应与牺牲紧紧相连?为什么死后,即便是政敌也不得不像他的朋友一样承认他是一个“现代中国的完人”……

    一次又一次的叩问,一遍又一遍的思考,终于,当一个有血有肉的李大钊逐渐清晰,一个可知可感的伟人日渐生动之时,答案似乎已经呼之欲出,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言,伟大者之所以伟大,在于对真理的执着与信仰的坚定。

    昔日的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已成为天津市法政管理干部学院的厚重一页,乐亭大黑坨村老宅和北京石驸马大街后宅胡同35号则作为“李大钊故居”被永远地保护起来,也许小学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还会依稀出现在今天“80后”们的脑海中,可李大钊在狱中大义凛然的气度让那时懵懂的孩子们看到了英雄的形象,却还无法理解英雄背后的支撑。

    在这场关于信仰的追寻中,同为“80后”的记者渐渐感受到一个不会屈从于肉体消失威胁的战士,需要何种坚定信仰的支撑。

    当你来到京师看守所的原址——— 北京大会堂西路2号,看到一队队身着警服、喊着响亮口号的战士们从如今已是中央警卫局营房的地方进进出出,总不能将其与老照片中那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看守所联系起来。

    灰墙依旧,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不期而响:

    “在您青春年少坚定地迈进北洋法政专门学堂时,是否想过会有为信仰赴死的一天?”

    “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

    沧海桑田中,回答永恒。

    站在一个百年的另一头,回望、探求、思考后,阳光下的我们献给革命先行者的只有继续前行的勇气与决心。

    文/本报记者 王博

【责任编辑:李瑾】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