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南和县群众自发捐款10万元为英雄修墓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董广顺 通讯员岳红亮、霍云波)南和县贾宋镇郄村村民捐款10万元,为36年前牺牲的天津下乡知青周作龙重修陵墓。7月9日,村民们为新墓举行揭幕仪式。陵墓壮观,墓碑巍峨。“周作龙是个好同志,虽然他人走了几十年,可他永远还活在村民心中,他的英雄事迹也将永远激励后人......”重修墓碑的组织者、郄村党支部书记郄雪林道出了全村群众的心声。

    墓碑揭幕当天,周作龙胞弟、美籍华人周作民、同时下乡插队的天津知青、北京知青、母校天津平山道实验中学师生代表、南和县相关干部群众代表等近千人前来吊念,并向新纪念碑献花。“一直以来,郄村群众非常真诚热情,如今郄村富了,我很高兴!周作龙虽‘留’在这里,但他服务人民的作龙精神永留大家心中!一切为民的信念也将伴我终生!”当年,和周作龙一同来郄村插队下乡的天津知青袁大离回忆36年前一幕幕幕,依旧感慨万分。

    1969年年底,天津市平山道中学周作龙等8名高中毕业生,响应号召,主动报名到郄村插队落户,从此,这些大都市的青年过起了挑水、做饭、洗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生活。1974年,村里发展党员,周作龙成为头批入选的党员,并担任大队党支部委员、民兵副连长。

    1975年,周作龙带头建设郄村第一个沼气实验池,然而,由于技术掌握不到位,沼气池只能发气,人为控制不住。怎样才能让沼气“听话”?周作龙日夜摸索,一次次跳进2米多深的发酵池,反复取样研究。1975年,7月9日,周作龙下池取样测试沼气酸碱度时,由于中气过度,不幸牺牲。生前的战友按照他的思路,继续钻研,终于制服了沼气,之后,沼气在全村推广应用。

    36年过去了,郄村群众一直未曾忘记周作龙为村里所做的贡献,看着日益凌乱的墓地,大家产生为英雄重修墓地的想法。村喇叭一广播,乡亲们踊跃捐款,不足一月就筹得近10万元。,“年青时就时常听村里老人讲周作龙的故事,受英雄的影响鼓舞入了党,并与群众一道种设施蔬菜,乡亲们走上致富路!这次俺捐了2000元,以表敬意!”第一个捐款者、村优秀共产党员胡振中说。当年郄村生产四队队长郄志增和支部委员、五队队长周万增,提起周作龙,两位老人仍有说不完的话:“他事业心强,事事抢先,一个人的活是作龙,两个人的活里肯定也有作龙一个,他领头为村里打下第一口水井,解决了百姓吃水难问题,现在村东南角,还有当年打井的遗址。”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责任编辑:王文静】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