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走基层·问落实】渠成水到 孤城不孤
—— 来自秋粮生产一线的蹲点笔记(4)

    今年一开春,石津灌区管理局和孤城村委会共同投资180万元,将孤城村来水方向的支渠做了2000米的衬砌。同时,在四排路主排渠的地势最高处修了一个扬水站,扬水站将水提升了3米多。在扬水站的西边修了8000米的斗渠,并做了衬砌。顺着从上而下的地势,渠水直达每家每户的地里,这样就增加了2000多亩的渠水灌溉面积。

    “现在我们浇地铁锹也不用拿,打开斗渠上的阀门就能浇地,省时省力,一个妇女也能干。从黄壁庄水库过来的水,水质好,水量也大,浇一水顶地下水浇三水。今年的小麦亩产达到1000多斤。”看着崭新的扬水站,李路通舒了一口气,“孤城的小伙子再也不愁娶媳妇了。”

    随行的石津灌区管理局王家井管理处处长任希文告诉记者,石津灌区是水利部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试点灌区之一,自1997年至今,已争取到十三期项目资金1.8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59亿元,防渗渠道189公里,配套或改造建筑物491座,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38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66亿公斤,直接社会效益2.66亿元。

    “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是关于水利建设的,在(水利)投入上要翻番,我们村还指望趁这个机会能把二期抓紧时间开工。”分手时,李路通向任希文表达了心愿。

    李路通所说的“二期”指的是该村的渠系二期续建配套,包括1200米长的四排路主排渠衬砌,新修400米支渠。这样村西的农田就可以全部浇上灌渠的水了,又可以增加灌溉面积1200亩。

    侯东升赶紧帮腔:“对呀,赶紧修吧,我家西边还有2亩地浇不着渠水,离最近的渠道也有400米远,就等着新渠修通了。”

    “好事做到底,可不能半途而废呀,你可要扶持我们一把。”侯春远抓住任希文的手不放。

    任希文拍拍侯春远的手,宽慰大家:“放心吧,二期的规划我们已经做好了,最近就向管理局申请。乐观的话,今明年就要实施。另外,二期需要投入60万元资金,全由我们局出。”

    听到这话,村民们都笑了。(河北日报记者刘清波)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责任编辑:赵耀光】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