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走基层·访民情】栾城为民生"兜实底"让幸福"结大果"

    来到范台村的时候,正赶上村民忙着在大棚里移栽草莓秧苗。进大棚,访农家,一圈转下来,记者发现了这个小村庄的“三大怪”。

    其一是“管种不管摘”。最初范台农民也是草莓摘了运到市场卖,可由于知名度小销得并不好。为解决“卖难”,时任柳林屯乡乡长杨志新心生奇想,干脆办个草莓采摘节,把省会市民请到地头来。第一年,乡里派了4辆大客车到省会接来了500人。如今草莓采摘节已经连续办了9年,累计接待游客180多万人次,为农民增收3000多万元,成为栾城一张靓丽的名片。

    其二是“浇地不用锹”。为提升草莓品质,打造品牌,县里投资30万元建成“自动化电脑远程控制滴灌系统”,农民浇地不用铁锹挖畦,实现了电脑控制土壤湿度、自动灌溉,成为全国第一家精准农业试验基地。范台村还从北京引进了蜜蜂天然授粉技术,生产的草莓果大、色鲜、味美,成为名副其实的无公害产品。

    其三是“管护挣工资”。70岁的村民檀毛告诉记者,村里现在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还引进了外面的投资商,建起了草莓科技园。他把自家的11亩地自愿流转出去,然后在科技园里管护大棚按月领工资,加上流转的租金,等于有了双份的收入。县委书记王韶华告诉记者,现在全县以范台草莓为代表的都市农业试验区已达近万亩。

    蹲点感悟:增加农民收入是最大的民生。群众的收入上不去,民生无从谈起。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我省必须把“富民”放在“三农”工作的首位,从多方面入手,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范台小草莓成就大产业的实践说明,变农业大省为农业强省,应当深入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一产抓特色”的指导方针,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和新型合作化,通过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积极支持农民发展都市农业和乡村旅游,培育家庭经营收入新增长点。(河北日报记者郭金平 郝彦鹏杨威力)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责任编辑:丁宁】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