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邯郸大步跨向“吨粮市”

    本报记者 任琳娟

    2010年8月20日,站在为安邦定国做贡献的政治高度,立足富民强市科学发展,市委、市政府提出:利用三年时间,到2012年,全市实现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耕地粮食亩产达到1000公斤,总产达到500万吨,建成“吨粮市”。

    一年之后,邯郸“吨粮市”建设实现重大跨越。请看成绩单:

    ——今年全市夏粮再创新高。播种的572万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432.8公斤,比上年增加49公斤,增幅为12.8%,总产量达247.7万吨,比上年增加30.4万吨,平均增幅达到14%

    ——截至2011年7月底,全市6个县已接近“吨粮县”目标,已建成96个“吨粮乡”、1125个“吨粮村”,“吨粮田”面积达到530万亩,比上年增加162万亩。

    ——来自市农业部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市505.3万亩玉米平均亩密度达到4510株,比上年实际增加近500株;初步预计今年我市玉米平均单产应在515-530公斤,比上年增加49-64公斤,增幅达到11-14%。如果后期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可以说丰收已成定局。

    ■成绩背后的故事

    三年建成“吨粮市”!市委、市政府“一锤定音”之后,人员、政策、资金等关键要素迅速向“吨粮市”聚集,全市形成了一股推进“吨粮市”建设的巨大力量。

    立即成立三年建设“吨粮市”工作指挥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

    市委把“吨粮市”建设目标列为衡量各级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纳入年终考核内容。

    实行粮食高产示范田领导干部负责制,市、县、乡主要领导,分别抓不低于5000亩、3000亩、1000亩的高产示范方,并把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干部人头,做到明确时限、明确措施、明确奖惩。

    制定扶持政策,加大惠农力度。为了促进粮食生产,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吨粮市”建设攻坚计划》,进一步加大支农惠农力度。严格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惠农力度,市级财政2010年拨出专项资金5000万元,并要求所属县、区、(市)按照1:2的资金配套,用于扶持“吨粮市”建设。今年,又决定将专项资金增加到1亿元,主要用于补贴“吨粮田”攻关、农业技术的宣传培训、良种推广等。

    技术推广作支撑。制定了“吨粮田”建设技术实施方案,邀请国家级小麦、玉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培训市县两级技术骨干500多人,基层举办培训班8000多场次,培训农民320多万人次。为了强化粮食生产中的科技支撑,市农业部门与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单位密切合作,在粮食生产中进行科技攻关,在小麦种植上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播种技术;在玉米种植上重点推广“一增四改一晚”,即增加种植密度,改种耐密型品种,改套种为直播,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和玉米晚收等技术,科技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今年省农业厅唯一允许邯郸市先试先行,全市所有麦田实行统一供种。

    为了让农民种得放心、种得省心,确定以“人员到位,专业互补,功能完备,服务齐全,保障有力,运行高效”的标准全面建设农技服务网络。特别是在粮食生产期中,在全市范围开展了“百名专家驻村,千名干部包方,培训百万农民”为主要内容的“百千万”行动。全市1500名农技人员,自带被褥、炊具和米面油,深入生产第一线,面对面手把手地为农民提供零距离服务。

    说起“吨粮市”建设,曲周县白寨村群众张保起扳着指头给记者算账:“麦种、深耕、肥料、播种,农牧局都给补钱了,麦种一斤补8毛钱,犁地一亩补15块,农牧局发的配方肥,一亩补10块,播种一亩补5块。就犁地说吧,俺多少年了,没有深犁过,今年县农牧局组织调来了大型拖拉机给俺深犁了一遍,旋了一遍,就深耕这一项,就能增产15%。”

    “当前玉米长势良好,丰收的架子已经搭成。”说起今年的秋收,市农业局局长暴常青信心十足。

    “我市现代农业已经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快速发展的路子。目标就在眼前,已触手可及!”展望“吨粮市”目标,暴常青信心十足。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责任编辑:王静超】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