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河北曲周农民为原北京农大校长石元春鸣不平

■赵文手里的老照片记录着当年的奋斗历程。

    9月初,一则题为“中国学术腐败第一贪,揭露、控告原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校长、‘三院院士’石元春的学术腐败”的帖子,在网络上被炒得沸沸扬扬。

    9月19日,曲周县5名曾与石元春一起治理当地盐碱地的老人站出来,为石元春“正名”,他们拿出当年与石元春等人一起工作、生活的老照片,指着村周围的数千亩良田,称“这就是记录那段治理盐碱过程的最好证据”,“不能因为个别地方出现盐碱自然消退现象,就否认过去人工治理的功绩。”

    23记者赶到邯郸曲周县对此进行了采访。

    当事人回忆

    专家驻村6年

    千亩盐碱地变良田

    曲周县张庄位于县城东北角,全村共有1200余口人,上世纪70年代以前,因为土地盐碱化严重,全村仅有3棵树, 2000多亩土地中近1800亩寸草不生。提起那段艰难岁月,原村支部书记、77岁的老人赵文眼里噙满了泪水。

    “那是1973年的秋季,按照县里的安排,我在村边迎接从北京来的石元春、黄仁安、毛道如和林培4位北京农大的老师。”赵文回忆说,由于村子四周全是水洼地,他们就毫不犹豫挽起裤腿,背着行李,双手拎鞋涉水进了村。

    为了便于开展工作,石元春等人一直坚持住在农村,并和住户吃一样的三和面(红薯面、茅草根面、高粱面)。每天一大早,他们就与群众一同去田里劳动,中午饿了就在野外吃点干粮,只有到了春节,才难得回趟家。

    据赵文介绍,为了让盐碱地长出庄稼,石元春等4位农大老师带领大家先是丈量土地、测量地下水含盐量、取土化验、绘图、设计治理盐碱配套工程。然后在农田中开挖沟渠;平整土地、修路、种树、合理打“深、中、浅”三种机井。

    经过众人坚持不懈的努力,1979年七八月份,张庄昔日颗粒不收的1800亩盐碱荒滩变成了葱茏满目的良田,每年平均亩产达到400多公斤。

【责任编辑:赵耀光】
实用资讯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