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文化建设·一线纪行】 “故事村”里故事多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见习记者张怀琛 记者刘萍)在冀中平原上,有一个仅1200多口人的小村——藁城市耿村,这个小村几乎人人都会讲故事,而且“惊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们,他们曾专程到这里听故事。9月2日,记者慕名来到这个有些神秘的“故事村”。

    由耿村民间故事协会会长靳春利引领,记者来到84岁高龄、能讲500多个故事的靳景祥家。“靳大爷,有人听你讲故事来了。”靳春利高声喊道。一位老人应声掀起门帘,高兴地招呼:“快,进屋坐。”

    “跟记者这个秀才坐在一起,俺就是土坷垃。”幽默的开场白立刻让气氛活跃起来。“天儿好的时候,村里几个老伙计就聚在村口的牌坊下,你讲个笑话儿,我说个故事,能从早上一直说到晚上。”靳景祥说,“俺们村很多人都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因为这,不少外村人都管耿村叫‘闲话村’。”

    但是,就是这个仅有300多户、1200余人的“闲话村”,却因为拥有200多位民间“故事篓子”,而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们刮目相看。在这里,老人孩童几乎人人都能讲上几个精彩有趣的故事。按照国际上对民间故事讲述家的划分标准,耿村能够讲述100个故事以上的大型民间故事讲述家就有23位,能讲述50个到100个故事的中型民间故事讲述家有32位。其中,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23岁,另外还有4个故事家庭以及祖孙三代故事家、故事夫妻、故事母子、故事父子等。“可以说,耿村是世界上‘故事家’最集中的地方之一。”靳春利自豪地说。

    近些年,藁城市加强对耿村民间故事的普查、搜集工作,现已整理出6000余万字的文字资料,公开出版了由耿村故事家讲述的故事专集《花灯疑案》、《兰桥断》、《秀姑》、《卧牛山恩仇》、《靳正新故事百篇》5部,出版了《耿村故事百家》、《耿村民间文化大观》等书籍。

    2006年6月,“耿村故事”作为口头文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传承和保护这块“金字招牌”,在藁城市文体局的指导下,耿村人还将“讲故事”课搬上了村里的小学课堂。

    记者走进耿村小学的教室,见黑板报上不是数学题、名人名言、图画,而是一则则在耿村当地流传的民间故事。据老师介绍,一、二年级的学生每周要上两节故事课。此外,学校还根据新风尚创作新故事,把故事和语文课文“搭档”,把故事和美术“搭档”,把故事和音乐“搭档”……“把传统的耿村故事和学校教学融合到一起,既能让孩子在课堂上得到综合锻炼,也能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和保护,寓教于乐。”靳春利介绍。

    走在耿村的主要街道上,“精忠报国”、“负荆请罪”、“凿壁借光”等100余个传统故事、典故绘成了一道长约500米的故事墙。“‘故事村’不仅要讲好听的故事,也要把故事中的孝道、信义、励志等传统精神通过故事传播出去。”靳春利说。据介绍,藁城市旅游局为传承和推广耿村故事文化遗产,正着手推出“参观梅花纪念馆——采摘冬枣——听耿村故事——吃农家饭”等一系列乡村休闲旅游活动。一幅文化、旅游、经济共同发展的美好图景已在耿村人的心中铺展开来。

    ■链接

    我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3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415项,囊括了民间文学、传统戏剧、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在内的10个大类。目前,我省已建立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档案和数据库,抢救出一批珍贵、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逐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长效管理机制。下一步,我省将努力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责任编辑:孙婷】
实用资讯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