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杂技节记者感言:真功夫·假把式

如今许多艺术形式都讲究包装,杂技也不例外。单纯的技巧性展示早已不能满足观众日益提高的欣赏需求,于是音乐、舞蹈、戏剧等姊妹艺术闪亮登场,杂技以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着实推动了这门古老艺术的创新和发展。然而在汹涌澎湃的包装潮过后,有一些现象引人深思。不少杂技节目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重金打造”、“豪华包装”,舞台上营造气氛的闲杂人等比表演技巧的主角多出好几倍,满场只见华丽的舞蹈、造型、场景、服装,愣是把个响当当的“真功夫”整成了面目全非的“假把式”,观众看完了心里还犯嘀咕:“这是歌舞吗?不象!杂技吗?牵强!”

其实,杂技舞台上成功包装的典范并不鲜见。像本届杂技节开幕式演出的杂技剧《天鹅湖》,其中不仅有立体梦幻的场景、多彩炫目的灯光、华美时尚的服饰,也有“单足肩上转体180度”、“绸吊”、“高杆特技”等10余项高难度技巧,难怪被业界誉为“最美的杂技、最险的芭蕾”。大连杂技团的《胡桃夹子》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以柴可夫斯基音乐伴奏,同样在杂技中融合了音乐、芭蕾、哑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用独具东方情调的杂技表演形式全新解读了西方经典剧目,成就了一次对杂技艺术的完美包装。

由此可见,对杂技进行包装本无可厚非,其关键在于“度”,过分强调灯光、布景、服饰等综合艺术手段的地位与作用,削弱了杂技奇、险、难的本质特点,就会出现牵强附会、喧宾夺主的现象。观众拨开“重重迷雾”却难看到杂技的“真容”,难免会认为台上花哨的尽是些“假把式”。

“食物只有装在合适的盘子里才能更美味。”本届杂技节评委皮特·杜宾斯基曾形象地做了个比喻。诚如他所说,杂技的核心是“技巧”,无论何种形式的包装,都是为了更好地为内容服务。本届金狮奖的最终结果,也正印证了这一理念。

杂技艺术在寻求创新的道路上少不了高贵华美的外衣,但业界应谨防过度包装的倾向,让更多的“真功夫”焕发出动人的光彩。

(河北日报记者 张晓华/文)    

【责任编辑:殷大伟】
实用资讯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