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安“庄园经济”让山民变工人
河北新闻网
2011-11-08 10:36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赵耀光
【字号

本站搜索

    新华社石家庄11月8日电(记者王炳美)河北省武安市阳邑镇地处太行山区,境内丘陵起伏。过去,这里4000多名农民守着6000多亩山地找不到富裕路;如今,他们不仅能坐收租金,还可以到附近的“庄园”里干活,腰包越来越鼓。

    阳邑镇北街村的申二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他们全家6口人,种着5亩山坡地,年收入只有2000元。现在,5亩地流转给了“智寿源”,全家有4个人在那里上班,每人月工资1000元。“收入增加好多倍,我们都成了月月拿工资的工人了!”申二玉兴奋地说。

    “智寿源”指的是智寿源林牧有限公司,三明集团董事长郭明生所建。郭明生从小在阳邑长大,改革开放以后先后兴办了建筑公司、洗煤厂和汽车运输队。自己富起来以后,他想得最多的是如何给乡亲们找一条增收致富的路子。2007年,他投资承包了阳邑镇、管陶乡2个乡镇7个村庄的5万亩荒山丘陵坡地,组建起以核桃种植为主、养猪为辅,集农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林牧公司。在他的公司,像申二玉这样的工人有160多人,分布在公司的养猪场、沼气供应站、万亩核桃园、绿化荒山队等5个项目上。公司还有季节工1500余人,带动了阳邑、管陶等周边6500农户实现了增收。当地农民高兴地说,给钱给物,不如办个好项目啊!

    近两年,随着集体林权改革在武安的推行,有200多个出身“钢老板”“煤老板”的民营企业家投身荒山造林绿化综合开发,建起了30多个种植、养殖综合开发的现代农业“庄园”,“庄园”面积都在5000亩以上。这些“庄园”都是公司化运作,对山脚下群众的退耕还林地进行了流转,山民转身成了公司里的“农业工人”,劳动力价值得到成倍释放。

    “修盘山路、建蓄水池、刨坑、栽树,占地8000多亩的45万株侧柏、16万株黄连木,都是我们自己干出来的!”金鼎山林牧公司的张林岗告诉记者,除了承包集体的林地之外,“金鼎山”还反租农民山地2400亩,农民则走进了“金鼎山”造林专业队。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林牧日常管理,每年在“金鼎山”打工的农民有上千人。

    河北山河绿化有限公司是以种植花椒树为主业的农业庄园企业。总经理李学文告诉记者,沙洺水库库区上游面积达1万2千亩的山场,都是龙头企业锦绣果业的原料基地。“反租倒包”的独特经营管理模式,让基地农民成了自己土地上的“打工者”。

    开发之初,公司以每亩60元钱的价格反租农民土地,在贺进、活水、冶陶、徘徊等乡村,发展花椒基地10670亩,涉及椒农960户,并全部签订了花椒种植保护价收购合同。公司在租来的山场上种上从河北林科院引进的优质品种无刺花椒,再返包给农户,公司对农户统一施肥施药、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采摘、统一收购,收入全部归农户,这样一来,带动了西部山区5000户农民就业,农户增收达到5012万元。基地农户徘徊镇贺赵庄村椒农赵国庆开玩笑地说:“我们是在给公司打工,也是给自己打工啊!学了技术还赚了钱,去年我种的花椒卖了6000多元,比以前多卖3000多元呢!”

    赵国庆更高兴的是:不离乡就能就业,上班顾家两不误。过去农民打工,往往是离土离乡,去外省外县一走一年,吃住花销大,收入也不稳定。现在,出门就上班,公司、家里啥事都不耽误,算起来收入比外面挣得还多。

    目前,武安市31个承包大户共安排农村劳力6000多人,每年增收6012万元。(完)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