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市丝弦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后继乏人
河北新闻网
2011-12-15 09:30
来源:燕赵晚报
责任编辑:孙婷
【字号

本站搜索

    ■小院内的丝弦演出,观者都是老年人,而且屈指可数。

    石市桥东区柳董庄有一个民众丝弦剧团,成立六十余年,曾受邀到周边18个县(市)参加演出。然而,这些年剧团优秀演员相继去世,年轻人不愿演戏,无人接班,剧团处境尴尬。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很多地方戏处于低谷期,作为石家庄“市粹”的丝弦,虽然2006年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仍然面临青黄不接、举步维艰的窘况,不少老艺术家希望丝弦能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现状

    唱丝弦没出路,年轻人没兴趣

    12月9日9时许,柳董庄村一处院落内,几名丝弦爱好者正在屋内忙活儿,为上台演出做最后的准备。9时40分许,活动正式开始,在院内临时搭建的一个戏台上,3名丝弦爱好者盛装亮相,带来了一段丝弦传统剧目《中保国》,一些路过的村民纷纷被吸引,进院观看。

    村民吴长存笑着说,他们村是有名的丝弦村,建国后,成立了柳董庄民众丝弦剧团,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唱两嗓。

    《中保国》中扮演徐延昭的是该团78岁的资深老艺人吴群生,后来,受家庭耳濡目染,吴群生的侄子吴林生、吴林生的女儿吴淑霞也相继入团参演。

    该剧团现任团长杨凤华介绍说,丝弦是石家庄特有的地方剧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剧团发展鼎盛,团里演员人数能达到50人,有老中青三代。排练的剧目有30多出,曾受到周边18个县(市)区邀请,“我们在这个村还没唱完,就有人预定要我们去另一个村演出了!”可如今,他们剧团人数不足10人,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也47岁了。剧团优秀老演员相继去世,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真担心后继无人,丝弦失传。”

    丝弦演员吴淑霞的女儿24岁的小刘告诉记者,村里的年轻人几乎没人学丝弦,“不感兴趣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唱丝弦没有多大的出路。”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