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河北科技奖励大会 刘昌明:智者乐水

    刘昌明在指导学生工作  郭伟摄

    守望生命河流

    “每一条河流都是有生命的。”刘昌明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得没得“感冒”、有没有“增生”……刘昌明甚至想给河流开出一张详细的“体检报告”。“我们常把长江、黄河称作母亲河,但污染、灾害、社会供给等等,给我们的母亲河平添了巨大压力。”刘昌明说,所有河流都有从生长到干涸的自然成长过程,但受许多人为因素影响,这些自然规律发生了变化。“我想,应该建立一套标准,科学评价河流的健康状况。”

    在世界范围内,刘昌明是首次提出“健康河流”概念的科学家。不仅如此,根据社会经济、生态和环境参数,结合水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刘昌明建立了“健康河流”的评价方法。

    2000年开始,黄河水量持续下降,引发国人对黄河“干涸”的担忧。

    针对这一问题,刘昌明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了“973”重大项目“黄河水资源演化规律与可再生性维持机理”研究。他还自主开发了“水文过程综合模拟系统”,对黄河流域的水循环进行了系统的模拟研究。“黄河百年内不会干涸,断流会缓解。”刘昌明拿数据说话,平息了一片议论之声。

    近年来,着眼“人水和谐”,刘昌明形成了一批如《中国水资源现状评价和供需发展趋势分析》、《中国水问题研究》、《中国江河湖海防污减灾对策》等8部专著和20余篇论文,为解决我国的水资源问题向国家和相关部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殚精竭虑呵护河流健康的刘昌明,对自己的健康却总是“马马虎虎”。“生活虽然丰富多彩,但对于我,事业才是人生的主旋律。”至今,忙个不停的刘昌明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熬夜成了习惯,睡眠自然不行,我现在的抽屉里,有5种安眠药换着吃。”

    “我每天工作12个小时,节假日也很少休息。”刘昌明自己算过一笔账,“我一年的工作时间相当于别人两年,你瞧,我要算工龄的话,没准能到100年了。”

    显然,刘昌明不是在“晒辛苦”,他是还想把这股干劲继续下去。

    “我虽已年逾古稀,但仍将以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激励自己,继续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发挥余热,继续为培养年轻一代科技人才做出努力。”全省科技奖励大会上,刘昌明的发言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正如刘昌明所说:青山不老,绿水长存。(河北日报记者 郭伟)

    人物名片

    刘昌明,男,1934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汨罗县,195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原中科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是中国地理水文研究领域的倡导者与开拓者。

    刘昌明长期致力于水文、水资源理论与应用研究,开拓了地学与水利工程学结合的研究,发展了水文地理学方向。在水循环、产汇流模式、水文试验、农业水文、森林水文、生态与环境水文、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等方面多有建树。他将水文学的地球物理、工程方向与农田水利等学科相结合,在水文水资源研究中开拓创新,并做出了重要贡献。解决了缺少资料地区小流域暴雨洪峰计算难题,取得重大创新成果;在南水北调环境影响的研究中,发展了水文地理系统分析方法,并建立了模型;在水文过程、水量转化及调控研究中提出了多水转化理论,深化了水循环理论,提出了雨水资源化的概念。

    刘昌明多年在我省从事水文水资源领域的科学研究,对华北地区水资源分配和水利设施的总体布局等重大决策问题,特别是河北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水利建设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针对华北平原农业水资源匮乏,粮水供需矛盾突出的严峻形势,开展了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理论和技术创新工作,发展了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系统理论体系,倡导并组织多个国家级节水项目在河北开展。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刘昌明领导了栾城生态农业试验站的发展,使其成为全球陆地观测系统(GTOS)成员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以实验室主任和首席科学家身份,创建了河北省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并使中国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落户河北,该实验室是目前我国唯一研究农业耗水机理、过程与技术的研究基地,对指导我国、特别是我省农业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战略依据,并成为国际上有影响的农业水资源理论研究基地。

【责任编辑:张昭】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3434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