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曲《燕赵风华》北京首演侧记(图)

    鲍元恺先生祖籍河北青县,从小生长在燕赵热土,对于这里的民间音乐素材了然于心。上世纪90年代他创作的交响组曲《炎黄风情》,开篇就是由小白菜、茉莉花、对花等组成的“燕赵故事”。《燕赵风华》对于家乡音乐素材进行了更深入的挖掘和吸收。“易水悲歌”里河北梆子音调,“蓟北烽烟”,中灵动的节拍,“山海遗篇”中豪迈奔放的气韵,无不是散发着浓重的燕赵风味。四个乐章走过了2000多年的历史,更完成了从燕山到太行,从易水到东海的纵横跨越。

    河北省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音乐文化,多以民歌、戏曲、曲艺方式展现,用西洋交响乐的方式表现燕赵大地的风土人情,以前曾有人做过尝试,但多是一些小型作品,而且没有脱离民乐合奏的窠臼。《燕赵风华》采用了标准的浪漫主义时期的交响乐结构。悲壮的行板、活跃的快板、如歌的慢板、辉煌的终曲,遵循着贝多芬全盛时期交响乐节奏布局。乐队全部采用西洋乐器,并未有我们常见的二胡笛子唢呐一类的民族乐器出现。作曲家用大提琴来描绘易水河的奔流,用圆号来表现诗人“放歌纵酒”的激动心情,用竖琴、长笛和大提琴的三重奏来表现古人面对大海豪迈与执着。在于鲍先生《燕赵风华》中所构建音响世界中,大提琴,圆号,单簧管、巴松这些西洋乐器已经在用中国人的语气在诉说,它们传递的是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在西洋乐器与中国韵味的结合方面,鲍元恺通过《燕赵风华》实现了新的突破。

    《燕赵风华》的高潮段落在第四乐章,它有强烈的时代特色。作曲家在这里从追忆往事转到讴歌我们所在的伟大时代,并展望着燕赵大地更加辉煌的未来。昂扬激烈节奏中,我们清晰地听到了燕赵儿女在新的时代,只争朝夕,发愤图强的坚实步伐。

    在谈到作品的创作过程时,鲍元恺对记者说,1990年代末,就有创作一部燕赵题材交响乐的愿望,曾经写出过一部题为《太行烽火》交响乐,但是作为一部全面体现燕赵风土人情作品,仅仅反映抗日这样一个短暂的历史时期还是不够的。进入新世纪,他把目光放在了两千年来,河北厚重深邃的历史,从中提取出四个铭刻于中国民族历史的经典历史画面,并涵盖了燕赵大地东西南北的不同地域,以期全面这片热土上的人们所特有的不屈不挠,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作品不使用民族乐器的原因,更多地是出于技术层面的考虑,这使得《燕赵风华》可以让世界上任何一支交响乐队凭借总谱进行演奏,更方便地让这个世界每个地域的人,通行的交响乐语言来了解河北,领略这方热土的魅力。

    424,国家大剧院的观众,一方面要聆听鲍元恺的新作,他们更对以年轻人为核心力量的河北交响乐团所惊叹。音乐会以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唐璜》为开篇,坚实通透的弦乐,强劲有力的管乐组合出激越的声浪,让北京的资深乐迷们叹服:河北交响乐团完全可以有实力屹立在国内顶级的交响乐竞技舞台上。第二首曲子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大提琴演奏家秦立巍与河北交响乐团演出前只合练过一次,但正式演出,双方已是水乳交融一般地默契。演出后,秦立巍表示,河北交响乐团的实力让他惊讶,非常希望有机会再次与这支乐团合作。

    音乐会结束后,鲍元恺对记者说,40多分钟的《燕赵风华》,在他已问世的4部交响曲中属大部头作品,里面有很多高难度的段落,张艺指挥下的河北交响乐团表现出了很好的团队意识,演出比去年在石家庄的首演,上升了一个大台阶。鲍元恺对于河北交响乐团的年轻人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对于新作品的严肃态度,在排练中不怕吃苦,反复打磨,力争一流的精神让他非常感动。

【责任编辑:孙婷】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3434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