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完善惠及驻冀央企的服务体系


中石化曹妃甸原油商业储备基地的建成,为建设曹妃甸大型炼化基地奠定了基础。

作者 武义青

    本报记者 贾恒摄

    核心提示

    要实现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目标,必须把坚持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加大引“强”入冀力度,借助外力特别是央企力量,有效推动全省经济快速增长,努力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在引进项目的同时,要突出引进技术和人才,推进央企与我省企业的战略性合作重组,实现资源、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的共享。

    将“服务企业”制度化、规范化,从项目洽谈、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到投产达效,实行全方位、全天候、一条龙式的跟踪服务和保障。

    去年11月,我省成功举办了百家央企走进河北战略合作恳谈会。今年3月,省委、省政府又在北京举办了部分央企座谈会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活动。截至目前,我省与央企签署合作协议投资总额达到11000亿元,标志着我省与央企的战略合作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要把合作意向转变为实际成果,吸引更多央企项目在河北安家落户,需要我们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机制,做到服务走在需要前、工作打好提前量、保障落到关键处,为央企在冀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条件,推动与央企合作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大规模目标迈进。

    一、加强与央企对接合作是实现我省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有效途径

    首先,央企是国有企业的主力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经营规模大,经济实力强,技术力量雄厚,主要分布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强大。“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要实现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目标,必须把坚持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加大引“强”入冀力度,借助外力特别是央企力量,有效推动全省经济快速增长,努力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因此,加强与央企合作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客观要求。

    其次,加强与央企合作是实现我省与央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现实选择。我省具有较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有较好的产业承载能力。特别是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不仅为我省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政策支撑,也为央企在我省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通过整合省内各种资源,大规模与央企开展对接合作,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有利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增强我省企业实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形成一批支撑我省产业发展的市场主体;有利于更好地享有国家政策资源,加大自主创新投入,促进经济转型。

    第三,加强与央企对接不仅是实现我省产业升级的最佳选择,也是弥补我省建设资金短缺的有效途径。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必然要求调整传统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换代。目前,央企进军领域重点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天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金融、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引进一个央企项目,就等于引进了一个新兴产业,进而能够带动一条产业链。这对于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在我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无论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其他项目的投入,都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央企具有强大的资金优势,与央企对接,可以有效地吸纳资金。而且,一些央企也在纷纷寻找投资项目发展自己,具有投资的内在动因。所以,对接央企不失为一条争取资金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第四,加强与央企合作将有力地推动我省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通过与央企实施对接合作,能够充分挖掘我省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潜力,打造一批基础雄厚、主营业务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能够有效推动我省特色产业快速做大做强,推动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央企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省要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仅仅依靠本地企业远远不够,而驻冀央企的作用会日益凸显。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促进驻冀央企的发展,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把服务央企作为工作重点,尽快建立并完善惠及驻冀央企的服务体系。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在服务企业方面出台了不少政策,服务工作也有了较大改善,但要吸引更多央企入冀,与央企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加强合作,还必须更好地加强服务。

【责任编辑:庞晓丽】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3434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