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业达人”:从送技术到创财富

我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双百”工程启动

    □河北日报记者 郭 伟

    栾城县农林高科技园区智能温室内,无土栽培的高品质草莓品种“红颜”长势喜人。 本报记者 郭伟摄

    阅读提示

    近日,我省正式启动“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双百’工程”,引导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一线开展科技服务,创办经济实体和各类科技服务组织。作为“推动农村变革和发展的重大尝试”,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建设100个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基地,实施100项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项目,旨在改变以往科技助农“蜻蜓点水、飞飞停停”的状况,通过市场机制整合科技资源,形成长效机制,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催化剂”。如今,科技特派员农村创业的大幕正式拉开。

    由公益性向市场化转变

    每年选派3500名科技特派员安排200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

    5月3日,位于栾城县温家庄村北的农林高科技园区智能温室内,无土栽培的高品质草莓品种“红颜”长势喜人。“这些草莓苗已经被预订一空。”园区创建人孙秀芝说,占地1000亩的园区,每年可育出各种名优花卉、果蔬苗木100万株,年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辐射带动相关种植面积1.8万亩、农户3000余户。

    孙秀芝是石家庄市第一批科技特派员,而农林高科技园区也有一个响亮的品牌——— 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没有创业基地,就没有自己的企业,更没有能力为农户提供实打实的科技服务。”孙秀芝感触很深:“就拿‘红颜’草莓来说吧,这么好的品种,最初你拿给农民看多少遍,说给农民多少回,可信你的人却没几个。”

    搞技术出身的孙秀芝明白农民的心理:新东西,没种过,不踏实。为此,孙秀芝做出一个惊人之举,她拿出3万株草莓苗免费送给了附近的种植农户。“不要钱的草莓苗被认领一空,种出来的草莓口感好、价格高,乡亲们才算认了这个新品种。”“科技特派员创业以真金白银的投入进行示范,把技术、资金、信息、管理等生产要素有效地配置到农业生产体系中。”省农林科学院科技处处长岳增良认为,新政策的关键改变就在于鼓励创业,表面看是让科技特派员名正言顺去挣钱,更深层次的含义在于把技术咨询服务行为变为面向市场、与农民共同发展、共同分享的经济行为。

    事实上,2007年我省出台科技特派员制度时,公益性被放在首要位置。近些年来,许多“只带走口碑不带走财富”的科技特派员受到广大农民欢迎,但“只赚吆喝”的农技服务方式一方面挫伤了科技特派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农业科技推广效果大打折扣。

【责任编辑:庞晓丽】
实用资讯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3434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