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八成家长依旧送礼 六成多老师不看重红包

    ■ 近半老师不因收礼开小灶

    然而记者调查得知,家长的“送礼”行为在来自省会大、中、小学的50名教师受访者中遭遇了“闭门羹”。66%接受调查的老师表示,并不看重家长是否送礼,虽不会拒绝礼物,但也不会计较家长没送礼;另外,期待收到家长礼物和不愿意接到家长礼物的各占16%。

    据了解,家长给老师送礼主要是希望得到一些“特殊待遇”。比如,排座位时能给自己孩子安排靠前的位置,上课提问时能多给自己孩子一些机会,等等。对于这种心理,46%接受调查时表示接受礼品的教师称,“不会因此特别照顾对方的孩子。”

    “如果因为收了家长的礼品而给予特殊照顾,会树立孩子的特权意识,长远看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接受调查的省会南马路小学张姓老师说,自己家里并不缺这些东西,“我曾很坚决地拒绝过一次,却被家长误解成瞧不起他们,真的很无奈。拿人的东西手短,很多时候我觉得家长这样做,其实很大程度上效果适得其反。”

    良方

    ■ 杜绝收红包学校应出严规

    不过,另有三成多接受调查时表示接受礼品的教师称,因为收到过家长送的礼品,会不经意间对其孩子有所照顾。

    对此,有教育专家表示,这样会让孩子误以为办事就必须得送礼,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不利。家长应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如果想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和敬意,可以让孩子们给老师送鲜花或亲手制作的小礼物。”该教育专家表示,学校也应对老师做出严格规定,杜绝收红包或购物卡,一旦发现给予严肃处理。

    ■ 教师节也可以这样送“礼”

    记者了解得知,省会的一些学校已意识到了教师节送礼“潜规则”的危害性,并开始采取措施进行良性引导。

    比如,石市第12中学在今年教师节来临前,就发起了一场“绿色教师节”活动:音乐班学生唱一首歌,给老师送祝福;美术班学生给老师画一幅头像,当作节日礼物。此外还有“做一件事”、“写一封信”等方式表达对老师的祝福,让学生用行动送礼,免去家长的破费。

    “过去,一些艺术类学生的家长送礼成风,而且有攀比势头,这对正在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期的高中生影响很不好。这次对教师节的‘绿化’活动,实则是一场感恩教育,有了学生的‘礼物’,家长不用再送了,比着花钱送礼的行为也就不攻自破啦。”该校团委一位负责老师说。(河北青年报记者高其伦 实习生陈佳慧/文 黄季/供图)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责任编辑:孙婷】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