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唐山——唐山大地震36年随想

    迟浩田

    从小就听人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孔夫子活到七十三,孟夫子活到八十四,这是至圣、亚圣的寿龄,你凡人再长寿也不会超过圣人。可是,我这个凡人不知不觉已到八十四岁了。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曾患过两次重病,已经走到阎王殿门口,却被可爱的白衣天使拉回来了。人上了年纪,记忆力衰退得很快。一生经历了很多重大事件,大都在脑海中逐渐模糊了,但唯独对唐山大地震记忆犹新,刻骨铭心!

    三十六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每年的那个时刻,脑海里的电影都会开播。36年前仲夏那个黑色拂晓,随着大地的一阵剧烈抖动,一个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瞬间被夷为平地,24万鲜活的生命顷刻消逝在断壁残垣中。7月29日,我受命急赴灾区组织部队抗震救灾。震后的唐山惨不忍睹,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大地开裂,房屋倒塌,尸横遍野。目睹一堆堆断壁残垣、一个个血腥场面,听着一声声凄厉呼唤,一阵阵揪心嘶咽。我作为一名老兵,参加过许多重大战役战斗,无数次目睹战争的残酷场面,但来自大自然如此惨烈的破坏景象,还是第一次看到。我这个不轻易流泪的人,也禁不住落泪了。我们在唐山机场搭起一顶简陋的帐篷,支起两张断腿的桌子,摊开一张军用地图,喝着游泳池里的水,啃着冷馒头,开始了调兵遣将。唐山机场在地震中遭受重创,导航设备全部损坏,空勤官兵用目测指挥千余架飞机安全起降,危急时刻,打通了抢险救援的空中通道。一场抢夺生命的战斗,在废墟中打响。指战员们发出了“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誓言,忍饥渴、冒余震、攀危楼、钻险洞,哪里有呼救声就冲向哪里,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解放军的身影。当时,由于行动匆忙,对灾情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多数部队没有携带机械设备,指战员们就用双手扒碎石、掀楼板、扯钢筋。许多官兵十指血肉模糊,指甲剥落。我在现场目睹了与死神搏斗8天的王树斌、被压在楼底层13天的卢桂兰最终获救,这是抗震救灾的奇迹,也是人类生命史的奇迹。1992年夏,王树斌、卢桂兰应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减灾报》之邀,赴京参加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周年纪念活动,我专程到中国地震局看望。紧握双手,感慨万千,再一次感受到他们的生命力是如此坚强!卢桂兰和我同庚,只比我大几个月,我一直亲切地叫她卢大姐。没想到她几年后因病离世,我心痛不已。

【责任编辑:孙婷】

分享到:
实用资讯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