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黄入冀:海兴喝上黄河水

    “母亲河的水,就是甜!”9月15日,在海兴县边庄村,村民付胜才递过一杯从自家水缸里舀出的清水,热情地请记者喝上一口尝尝味道。

    “过去,俺可不敢让您喝,因为水喝得越多,人越渴。”付胜才告诉记者,来了客人不敢让喝水,这在过去的海兴,是很普遍的事。因为受特殊的地质条件和上游来水减少等影响,东临渤海的海兴县,长期缺乏淡水,居民只能饮用地下高氟水、苦咸水。久而久之,这里有了两种常见病——— 氟骨症和氟斑牙。

    地下浅层水苦咸,深层水高氟,海兴一度成为沧州乃至河北饮水安全问题最突出的地区之一。喝上安全水成为海兴最迫切的民生问题。

    几个用水泥筑成的蔚蓝色水罐巍然而立,与蔚蓝色的天空是那样的和谐,这里是海兴县中心水厂。

    “水是从杨埕水库输送来的,在这里要经过混凝—反应沉淀—滤池消毒等多道工序,各项指标都达标后,再送往周围146个村,能解决15万多人的饮水问题。”海兴县供水管理站站长刘爱民说。

    “在实施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过程中,海兴县实现了由单村供水向联村集中供水、由利用地下水向利用地表水的重大转变。”一旁的海兴县水务局局长郭胜林补充。

    水厂内一块展板格外醒目,郭胜林指着展板上颜色不一的区域介绍,“不同的区域代表不同的供水片区。目前,海兴形成了‘一库、两线、三区、五片’的供水格局。”

    郭胜林介绍,自2008年至今,海兴完成总投资1.9亿元的集中供水工程。全县新建净水厂3座、配水厂2座,铺设安装输、配水管网57.6万米,日供水能力45600立方米,彻底解决了197个村、3个国营农场、97所学校,共25.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利用地表水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示范县。

    秋高气爽,杨埕水库碧波荡漾,一望无际。目前,占地18000亩的杨埕水库蓄水量有6500万立方米。这些水是从数百公里之外的母亲河——— 黄河引来的,一不盐碱,二不高氟。

    “在不断摸索中,我们确立了以杨埕水库为依托、充分利用地上水的思路。”海兴县水务局副局长杨秀娥表示,“黄河水的引用,既保护了当地水的生态环境,也有利于群众身心健康。”

    “这要感谢我省实施的引黄入冀工程。”郭胜林补充说。

    从1994年开始,国家防总调度实施处于黄河下游左岸的山东位山闸引水,向我省运东和黑龙港部分地区供水,涉及邢台、衡水、沧州三市的23个县(市、区)。工程开通后,有效地缓解了三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海兴人喝上的安全水,正是千里跨省而来的黄河水。

    海兴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当初谋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时,年财政收入仅1亿多元,而工程规划投资就近2亿元。

    “海兴县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列为该县一号民生工程,举全县之力支持工程建设。”海兴县委书记贾兆军告诉记者,仅2010年,该县就挤出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海兴的饮水安全工程也得到上级的资金支持,加上“市场运作、群众自筹”,通过五年来的不间断建设,到今年6月底,全县人民都喝上了安全合格的放心水。

    喝苦咸水、高氟水,在海兴已经成为历史。

    □河北日报记者 张近情 刘清波

【责任编辑:张昭】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