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盐碱地将变“渤海粮仓”河北省粮食有望增产50亿斤

  咸水巧利用 微咸水浇出大丰收

  “因为没有淡水井,小麦浇水一直是个大难题。”跟随刘小京在南皮县白坊子村采访时,村支部书记白普青告诉记者,虽然村里耕地盐碱化程度不算太严重,但由于淡水匮缺,村里仅有的一眼淡水深井难以满足小麦灌溉需求,“小麦从播种到收获完全靠雨水浇灌,一亩地收成也就400斤多一点。”“这里几乎找不到淡水,随便打个井下去,冒出来的都是苦咸水。”海兴县副县长徐瑞青告诉记者,长期以来,没有淡水就意味着没有灌溉条件,“盐碱地不长庄稼”也早已成为当地农民世代相传的“古训”。

  2008年开始,刘小京带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南皮试验站的科研人员进驻白坊子村,这些盐碱低产田成为中科院的综合技术示范方。“中科院的专家一来就打了几眼浅水井,虽然他们明明知道浅水井里打出的多是苦咸水,但他们就是要用这些咸水浇小麦,说实话,咱们真是不敢相信。”但就在白普青和村民们将信将疑的观望中,示范田里的小麦不断创造着新的高产纪录。“2008年当年,小麦亩产就达到600斤,2009年亩产就上到了700斤,2010年达到800斤。”白普青说,在今年,使用中科院综合技术的地块最高亩产突破了1000斤。

  “我们在示范田中实行统一供种,统一耕种管理,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使用微咸水灌溉。”刘小京说。

  “一些实验数据非常有趣,我们发现,一些采用矿化度在每升2至4克之间的微咸水浇灌的小麦呈现出不错的生长势头。”刘小京说,这和人们以前的常识相左。进一步研究发现,只有在小麦拔节时期浇灌微咸水才对作物生长有益。与不灌溉的小麦相比,微咸水灌溉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这种浇灌方法还带来另外一个惊喜,它可以使原本盐碱程度较高的地下水质明显淡化,长期来看,将有效改善水土环境。”

  眼见得着的大丰收不仅让白坊子村村民心服口服,更激发出他们使用新技术的热情。白普青说:“现在,全村500多亩地,大部分都用上了微咸水浇灌。”

  “环渤海区矿化度小于每升5克的微咸水资源丰富,年可开采量近60亿方,目前利用率不足5%。”刘小京表示,如果利用10亿方微咸水灌溉,可满足1000万亩耕地灌溉两水的需求,成为保证环渤海区粮棉生产的重要水资源。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责任编辑:庞晓丽】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