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保定异地迁建13片区

    创新灾后重建方式

    □河北日报记者 许卫兵 林凤斌

    阅读提示

    “在‘7·21’洪涝灾害中,保定受灾的涞源、涞水和易县三县因灾倒损房屋63490间,住房重建任务繁重。”12月8日,在接受采访时,保定市副市长、灾后重建指挥部副指挥长石海林告诉记者,保定市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借力起跳的原则,力争把受灾地区建成扶贫开发、生态宜居的灾后重建示范区。

    按照规划,到明年10月31日,保定将建成13个大型成片小区来集中异地安置受灾群众3万余人。其中受灾人口最多的涞源将建成8个大型成片小区,安置受灾群众26000多人,占目前涞源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3万多人告别原来的住所,受灾群众将迎来怎样的生活?整村搬迁异地重建又将给受灾三县带来哪些变化?

    涞源2万余人将从农村搬至县城居住

    12月5日,在涞源县杨家庄镇木吉村,记者看到,拒马河两岸被损毁的房屋随处可见。在村子上游不远处,有好几座尾矿库高悬在山腰上,让人望而生畏。“洪涝灾害给涞源带来了巨大创伤,光重灾村就达100多个。”据涞源县重建办常务副主任魏洪海介绍,这些重灾村绝大多数位于深山区、尾矿库下游区或矿区,房屋大多建在沟谷中,有的甚至就建在河道上,属于自然灾害高发区。

    和木吉村情况相似的还有易县流井乡建新村,全村154户居民散居在一条山沟中,每年汛期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今年洪灾过后,省、市、县有关部门认定原址不宜再建新村,建议全村整体迁建。

    这次保定受灾严重的村庄中,还有一部分是生产生活条件特别差的贫困村。这些村有的只有几十户,甚至十几户,根本不具备产业脱贫的基础。原址重建投入少,见效快,可以很快解决受灾群众的安置问题,但却不能长久地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和居住安全问题。

    为此,保定受灾三县把灾后重建与中等城市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与科学避险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建设幸福乡村相结合,谋划建设了13个受灾群众异地集中安置片区,集中安置受灾群众3万余人。其中受灾人口最多的涞源将建成8个大型成片小区,安置该县受灾群众26000多人,占目前涞源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两万余人将告别乡村,搬到县城居住。目前,涞源县城人口还不足10万人,这意味着,涞源县城人口将增加五分之一。

    指着安置片区规划图,石海林说,这些安置区避开了地质灾害易发生带和尾矿库,避开了行洪河道和行水沟,避开了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可从根本上改善受灾群众的生活条件和生存方式。

    同时,片区建设有力地推进了受灾地区的城镇化建设,这一点在受灾人口最多的涞源体现得更为突出:县城片区可解决2万余人的安置问题,从而使县城一下扩容20%;杨家庄镇矿产资源丰富,通过部分居民搬迁,可以为发展工矿企业腾出空间;白石山片区将打造成为特色突出的旅游风情小镇。河北新闻网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责任编辑:庞晓丽】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