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国内国际 政务 评论 历史 论坛 博客 投诉 视频 娱乐 图库 热点 财经 房产 健康 教育 旅游 汽车 电力 国企

34张清代民国地契现身枣强 见证200多年土地交易史

来源:燕赵晚报

    燕赵晚报讯(记者 杨东)“这些都是我家祖上传下来的老地契,记载着从乾隆四十五年到民国十九年间的土地交易历史。”昨日,衡水枣强的张先生向记者展示了其家传的34张地契,200多年的时间跨度让人感慨,他想知道这些地契有无收藏价值。

    张先生介绍,他老家是枣强县肖张镇后河西村,前不久,他回老家打扫屋子时,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堆团在一起的宣纸,小心打开后发现是许多老地契。记者在张先生家中看到了这些老地契,其中最久远的是乾隆四十五年二月初一订立的,还有道光、光绪年间的,最近的是民国十九年的《买卖田房草契》。由于时间较长,保存不当,部分地契因受潮、虫蛀、鼠咬已有一定程度的破损,可大多还能完整地辨认出字迹。这些地契跨200多年,对土地亩数、房屋间数等标注分明,都清楚地写有双方立保人和中间人名字,并盖有章印、手印。

    摊开乾隆年间的地契,上面用毛笔写明,立卖契人姓名为“张分成”,买入者姓名为“张学立”,买卖时间为“乾隆四十五年二月初一”,买卖原因为“无大”。除此之外,还有地契上标明因“手乏”而出卖田地。民国时期的地契更加规范,已经有固定的格式,有详细的例则摘要,规定了关于民间私自买卖田房及匿报契价的处罚,并附有国民政府财政部验契纸,贴有国民政府印花税票。张先生说,他查过一些资料,认为交易税应该是从民国年间开始征收的。

    张先生说,这些地契都是父辈们一代又一代留下来的,地契上的土地也都是父辈们曾经拥有过的。衡水市文物部门有关人士认为,这些地契具有历史收藏价值,家族内成员收藏,可见证祖辈们的历史,对了解父辈们的经历、家族文化有很大帮助,但地契的经济价值不好估量。地契在保存时,应该防风防潮,也可装在比地契大些的塑料袋内封口保存。

【责任编辑:张昭】 http://hebei.hebnews.cn/2014-02/15/content_3781686.htm true report http://hebei.hebnews.cn/
河北新闻网-河北频道
河北新闻网-河北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4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