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学院采访亲历记:追梦的青春才无悔

来源:新华网河北频道  2014-05-04 09:13:41  责任编辑:李莎

  原标题:到西部教书去唱响青春之歌——保定学院西部支教事迹采访亲历记

    2013年10月31日,新华网河北频道推出通讯报道《情动沙漠红柳育人——保定学院志愿者扎根新疆支教纪实》,这是媒体第一次深入报道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的事迹。3000多字的报道展现出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勇于追梦、甘于奉献,像红柳一样扎根西部的历程,展现出当代大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高度使命感。

    作为媒体人,我们发掘新闻,展现真实,也收获着深刻的心灵感悟。这次采访报道,留给我们的是满满的感动,坚持和奉献的精神就在身边。我们也不断学习这种精神并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这也是向他们最好的致敬。

  探访学校 追寻支教的脚步

2000年部分毕业生在赴且末出发前在七六烈士纪念亭宣誓入党。

    2013年9月,新华网河北频道获得线索:保定学院的15名学生从2000年去新疆支教,至今扎根当地。这件事当即引起大家的关注,如此正能量,背后肯定有不少感人的故事!随后,在和保定学院取得联系后,频道一行四人前往保定。

    秋天的保定学院绿树成荫,书香满地,学生们朝气蓬勃。学院党委副书记胡连利向我们介绍了支教的基本情况:在2000年3月的时候,新疆且末县因急缺教师,来保定学院请求支援。当时,学院有200多名即将毕业的学生报名,最终有15人通过选拔,远赴新疆支教。虽然条件艰苦,但十几年来没有一人退缩,全部扎根当地,用知识和大爱为纽带,赢得了民族同胞的信任和友谊。

    “他们为什么会远离家乡,毅然选择去西部?”我们的疑问脱口而出。胡连利的答案是:这和学生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关,当时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青年人胸怀报效祖国的使命,想在西部施展抱负,实现理想。“那时候有没有‘西部计划’?”“没有,当时去西部,没有任何的奖励政策,像考研、公务员考试加分等等都没有。”胡连利说,这些志愿者全凭一腔热血。我们顿时对他们肃然起敬,想想自己或许经常抱怨加班、待遇不好,和他们相比,我们一样都有梦想,但不同的是为了实现梦想是否能做到义无反顾。

    当了解到且末艰苦的自然环境后,我们不禁问到:“他们又是如何坚持下来的?”这时,在一旁的学院宣传部长马丽娟说:“通过和他们的接触,我认为就是奉献精神在支撑着他们。”几年前,马丽娟曾去新疆探望过这些学生,“他们很快乐,对于吃过的苦都说的很淡,但是我听着听着就哭出来了,这是一群最可爱的人。”马丽娟说着拿出了当时一些留念照片,指着一个个充满朝气的脸庞讲这些年轻人的故事。大家都静静地在听,那些遥远又好像身边的人和事,感动,弥漫整个房间。

    听闻我们前来采访支教的事迹,保定学院党委书记王军也赶了过来,“他们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是保定学院的骄傲,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尊重。”王军说得很严肃,也很凝重。

    在校园里,我们随机找了多位大学生了解,他们都表示听过师哥师姐的事迹,他们也想去西部支教,实现人生的价值。正是在这批学子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保定学院学子投入到西部中,截至2013年,该校已有97名毕业生扎根西部。

    进入专题:让青春与梦想在西部绽放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