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国内国际 政务 评论 历史 论坛 博客 投诉 视频 娱乐 图库 热点 财经 房产 健康 教育 旅游 汽车 电力 国企

记者探访沧州市首家家庭农场

2014-05-20 10:34:18 来源:河北新闻网

    家庭农场说循环经济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戴绍志 通讯员王汝汀

    5月5日,在位于吴桥县曹洼乡前李村的恒智达家庭农场,上班的农民一边干活,一边有序地穿梭于各个基地之间。正抱着秸秆儿走向肉牛育肥基地的农民老张说:“我们每次干完活儿,都会把废弃的东西规整好,转移到其他用得着的基地。”

    农场主徐志恒向笔者详细介绍了农场的“循环模式”。他说:“秸秆儿用于肉牛养殖,养殖产生的粪便可以为沼气池提供原料,沼气池产生的沼气供村民使用,剩下的沼液是优质农家肥,用于种植粮食和果树。这种循环方式,既省掉了一部分买肥料的钱,还天然无污染。”

    参观了核桃、洋葱、小麦等种植基地后,在徐志恒的指引下,笔者来到了一片特殊的种植基地,工作人员正在将混合了羊粪、牛粪、草木灰等原料的肥料用于基地上的农作物。“这种施肥方式是中国农大一位教授提出来的,这些原料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要好于市场上购买的化学肥料,我打算利用这片地来试验一下。”徐志恒介绍,这片地共100亩,是中国农大曹洼试验站在农场里设立的小麦新品种对比实验田,用于高效节约型种植方式的试验。

    2013年5月,徐志恒成功圆梦,恒智达农场升级为沧州市首家家庭农场。“以前,很多到城里打工的农民,一到农忙就得往家赶,最后种粮赚的钱都不一定赶得上误工的钱。土地流转后,大规模种植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种粮效益。另外,外出打工者的家属来我们这里上班,他们就可以安心在外打工。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儿。”目前,农场已成功流转土地近1000亩,吸纳了5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辐射面积达1000余亩。

【责任编辑:赵耀光】 记者探访沧州市首家家庭农场
分享到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实用资讯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4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