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抠门爷爷”记录42年的生活账本

来源:牛城晚报  2014-06-07 14:15:02  责任编辑:郭凯

    生活中有多种多样的账本,家住本市杏苑小区33号楼的董爷爷却记录了42年的生活账。昨日,记者见到了董爷爷42本1万多页的生活账。翻开账本,倾听到42年中国改革发展的脚步,看到了76岁董爷爷一家勤俭节约过日子的点点滴滴。

    ■本报记者 刘敬行

    一部节俭家史

    “小城居民,生活流水账。”每一个账本的扉页上都写着这一行小字。从1972年至今,董爷爷记账从未间断,每天买的啥花了多少钱,日清月结,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下月生活用品该买啥不该买啥心里有了谱。

    今年6月3日过端午的账是这样记的:黄瓜2.1斤,2.14元;茄子1.5斤,0.96元;紫甘蓝1.7斤,1.74元;肥皂一块1.90元……共计8.24元,这一天的账单显示,董爷爷家过节也不浪费。

    每月董爷爷记账都有一个总结,生活、医药、社交、交通、文化、生活、水电、煤气等8个方面都记得一清二楚,近几年平均每月花费1000至1500元左右。

    董爷爷天天记账,这还得从1972年讲起。当年,他在隆尧县角城村蹲点,统计部门要对10户贫富不等的家庭记账进行统计分析,从中看出了农村收入支出的情况,他觉得记账是个好办法。

    当时,他家四口人,他与老伴儿两人一共挣84元,却要抚养两个孩子,日子过得艰难,董爷爷便开始记账。没过几年两人又添了一个孩子,就更紧巴了,但记账却成了习惯,一记就是42年。

    “现在与当年相比收入增了50倍,家庭条件好了,儿女都成家了,但无论怎么变,勤俭节约过日子没有变,俺俩都是工薪阶层,要不是从牙缝里抠,手头上挤,咋供三儿女上大学。”董爷爷的老伴儿深有感触。

    二次还款故事

    董爷爷和老伴儿是有名的“抠门”,尤其在花钱方面抠得细,每一分都算计着花,但他俩也有大方的时候。

    今年4月30日,他与老伴儿一起在附近一家银行取利息。银行经办员付给1300元,他与老伴儿走出银行后越算越觉得利息不对,票上显示300元,可为啥给了1300元,于是他俩又回去说明情况,经办员恍然大悟,方知多付了1000元,激动地连连感谢。

    今年3月中旬的一天,董爷爷在郊区租了一片地种菜,去一家种子门市买菜种,售货员忘了要钱,他也忘了付钱,坐公交车走了7站地,他才想起没付种子费。于是又乘坐公交车返回,将7.5元的种子钱送还,售货员握着他的手:“7块5毛钱,见证了您老一颗诚实的心。”

    “能多挣钱多挣,不该要的钱不要,需要帮助的无偿捐献。”这是董爷爷的金钱观。

    遇到他人有困难时,捐款都少不了他。4年前,他义卖自己的书籍,将所有善款捐给了一位白血病患儿。几年来为山村小学、农村图书馆捐出自己出版的新书600余册,价值1.8万余元。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