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一煤老板用40%的股权换技术 项目没有达产已有订单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4-07-24 08:13:18 责任编辑:郭凯

    股份换技术 换来好项目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李巍 赵晓清

    在自然界中,硼的含量相当丰富。在人类至今发现的十多种硼原子的同位素中,只有“硼10”和“硼11”是稳定同位素。将这两种稳定同位素成功分离,意味着一个前景无限的高新技术产业大门的洞开。

    这些本来离王增良很远的化学专业知识,如今却寄托着他二次创业的无限希望。王增良原来的身份是峰峰矿区一家民营煤矿的老板,两年前,他以拿出部分股权为条件,换来了这个高科技项目,自己则成为中邯硼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7月1日,记者走进邯郸冀南新区马头经济开发区,中邯硼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硼稳定同位素产业化生产项目正在这里加紧建设。同行的马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陈珍礼介绍:“中邯硼业这一项目达产后,将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填补高纯度‘硼10’和‘硼11’在国内生产的空白。”

    40%的股权,换来打破国外垄断新技术

    “实际上,采煤业务在2002年就经营不下去了。”王增良告诉记者,当时他的矿井经过十余年的开采,已临近寿命期。可开采资源的日益匮乏,让他掘金新产业的愿望越来越急迫。

    2012年3月,通过朋友介绍,王增良结识了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的张卫江教授。当时,张卫江带领他的研发团队,已经从事硼稳定同位素分离研究有近十年时间,并在该领域先后获得9项专利。张卫江教授的研究成果让王增良眼界大开。

    “硼10”是核电站、核防护、核工业等领域必用的产品,用“硼11”制成的三氟化硼气体,则作为电子特气用于高端半导体、电子芯片等产品的制造。而实现上述应用的前提,是成功将这两种硼稳定同位素分离。此前,分离的核心技术,一度被美国、俄罗斯等少数国家所垄断,我国目前还未具备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张卫江的研究成果彻底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2010年,他们的科研项目完成了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这3步,正期待着实现最终的产业化生产。

    “我国在硼稳定同位素方面,还不具备大规模的生产能力。我当时就想,如果能把这个项目引入邯郸,市场前景一定不错。”王增良说。

    “煤老板”要干“高科技”,谈何容易。当时山东的一家上市公司也在和天津大学洽谈,“政策、资金,人家都不缺。做项目要和做人一样,讲究实在,无论如何不能亏了科研团队。”王增良提出,张卫江教授的团队可以用技术成果作为无形资产入股,享有新公司40%的股份。真诚合作的心打动了对方,合作项目从谈判到签约,只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

    用股份换技术,换来这样一个高科技项目,王增良觉得值。他告诉记者,一吨天然三氟化硼原料的市场价格在10万元左右。而进行同位素分离后,一吨高纯度“硼11”原料的价格预计在1000万元左右,身价翻了近一百倍,“这就是高科技带来的高回报。”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