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来讲诚信:生活中“有约必守”其实就是举手之劳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4-08-15 17:12:54 责任编辑:赵耀光

    专家访谈

    河北大学心理学副教授杨秀珍:

    别让失约小节养成失信习惯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龚正龙

    “造成失信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就是失信者从心理上缺乏对人或事的重视。”河北大学心理学副教授杨秀珍分析指出,守时守约都是日常小事,因此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根本就没有把它当回事儿,或者完全把它等同于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而不曾上升到诚信的高度去衡量。

    此外,失信也同撒谎一样,具有其内在的心理惯性。个人一旦打开失信的“潘多拉盒子”,总会难以自控。比如,第一次撒谎总是比较难,但多次撒谎后,谎言就很容易脱口而出,这就是一种习惯的养成。失信也是如此,没有哪个人会主动选择失信,许多人最初的失信也都源自于客观因素,即不可抗力导致难以守约守时,然而由于没有什么个人损失、失信成本很低,结果就滋长了心安理得的心理,也就越来越不重视。“诺言轻易出口,对守约却越来越麻木,即使成了空头支票,也满不在乎。”杨秀珍说,这种习惯具有很深的心理学和社会学根源,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人们在思想上引起重视,生活中自律自醒,别让失约小节养成失信习惯。

    “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轻易不敢失信,需要提高失信成本,建立和完善失信惩戒机制。”杨秀珍分析指出,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越是在陌生人社会里,失信行为就越容易发生。减少失约小节,除了个人道德自律外,有针对性的信用机制保障十分重要。网络购物为什么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就在于建立起了信用支付和评价机制。每一宗网上交易,店主和顾客都可以互相做出诚信评价,成为约束双方诚信交易的机制保障。解决生活中订餐、约车等有约不守现象,可以借鉴网络诚信评价的办法。比如打车软件,如果可以实现的哥和乘客的相互打分评价,就可以从机制上解决的哥担心被“放鸽子”、乘客又抱怨订车难的两难尴尬。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