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直击“中国考古01号”东坑坨沉船水下考古(组图)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4-10-11 08:52:17  责任编辑:赵耀光

记者直击“中国考古01号”东坑坨沉船水下考古(组图)

记者直击“中国考古01号”东坑坨沉船水下考古(组图)

    两人一组潜水考古作业

    由于考古船不能靠近东坑坨古代沉船遗址点,借用渔船作为交通船,将潜水员送到遗址点处。燕赵都市报记者见证了潜水员下水作业的全过程。

    14时10分左右,记者随同潜水员乘坐交通船前往遗址点。在交通船上的物品箱内记者看到,潜水队员下水时要用到的东西,包括双氧气瓶、照相机、摄像机、指北针、蛙鞋、面罩、手写板等,并且每个物品箱上都对应标上了潜水队员的名字。在距离遗址点数十米的时候,考古船上的一名工作人员指着海面上漂浮的白色入水点浮标告诉记者,那就是东坑坨古代沉船点。

    此次潜水一共4人,分为两组,每组两人,分别执行水下摄影和录像的工作,同时还有一组两人的应急小组。14时30分,在广东省东莞市袁崇焕纪念园罗俊雄的指令下,潜水队员开始穿潜水服,佩戴装备。罗俊雄此次穿的是湿潜水服,也就是说,下水后水可以进入潜水服内,接触到身体;相反,干潜水服则密闭性非常好。

    潜水员张瑞和王泽冰是第一组,执行摄影任务。张瑞在下水前将水下用的照相机装进了防水壳,镜头部分的外壳又大又圆,以满足镜头的拉伸需求,左右还有两个探照灯。

    张瑞和王泽冰穿好潜水服后,分别向记录员李蕾报告了氧气瓶压力。在李蕾拿的潜水记录表上,包括潜水人员姓名、潜水方式、潜水时间、气瓶压力、风速/风向、流速/流向、能见度、水温等。“准备下水。”随着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梁国庆的一声号令,张瑞和王泽冰作为第一组队员先后从船舷处纵身跳入水中,游至浮标处会合,两人顺着浮标的牵引绳潜入水底作业。14时50分左右,第二组潜水队员罗俊雄和陈波带着摄像机也潜入水中进行考古作业。“通知第一组人员出水。”14时50分左右,梁国庆发出指令。随后,船上工作人员通过水下扬声器告知第一组队员。15时03分许,张瑞和王泽冰在浮标处浮出水面,先后通过事先在船舷一侧搭好的梯子上船,而在上船之前,在水里脱掉蛙鞋递给接应的应急人员。“因为刚有大潮经过,水下的能见度50厘米,水温21摄氏度。”张瑞将水下相关数据报给了李蕾。“在水下工作的时间久了,觉得和陆地上一样。在水下最累的时候,有时候会感到腿发软。”王泽冰说,据他们掌握的资料,这艘沉船应该有60米长左右。

    15时13分许,接到出水指令的第二组队员也上船了。

    据了解,每次潜水都会配备相应的应急小组,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应急队员会随时潜入水中进行救援。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