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善待精神疾病患者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4-10-16 08:52:47 责任编辑:侯猛

  □刘增龙

  上周五出门诊,我接诊了一位失眠的女性患者,今年65岁,退休干部。自诉失眠15年,每晚必须服用安眠药艾司唑仑(舒乐安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安眠药越吃越多,由一片逐渐增加到2片、3片,直到来就诊前每晚服用剂量已达9片,她心里也明白不能这样下去了,吃这么多安眠药,并且越吃越多,会把身体搞垮的,听别人介绍精神病医院能治疗失眠,但“精神病”三个字让她和她的家人望而却步。不仅自己不敢去精神病医院,老伴、儿女也都不让她去精神病医院就诊,全家人同意她到一所综合性医院住院治疗,宁可多花钱也不愿她到精神病医院就诊。结果治疗两次,效果甚微,在十分无奈的情况下她终于鼓足勇气,说服家人才来到了精神病医院就诊。

  其实,这是一个失眠症患者的真实就诊经历,抑郁症、躯体形式障碍、惊恐障碍等患者的就医过程都有相同的经历,门诊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都是“病耻感”在作怪。何谓病耻感?就是患者或患者的家属认为得了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是一种耻辱,自感比别人低一头,怕人家笑话、说闲话,会被周围的亲朋好友看不起,受到社会的歧视,相反得了癌症、白血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就会受到社会的同情,因此在他们眼中“病”也有好坏之分。

  有研究显示,社会歧视、社会偏见、担心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等因素导致精神疾病患者不愿进专业机构治疗,是影响精神疾病治疗和康复的重要原因之一。

  公众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来源于公众对精神疾病的恐惧,而恐惧又来源于对精神心理疾病的不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显示,公众对精神病的认识误区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一是精神病患者易发生肇事肇祸、是危险的。产生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有些宣传将精神病与犯罪和肇事肇祸联系在一起,使公众对精神心理疾病产生恐惧,大量医学研究结果显示,精神病人并不比一般人群更具有暴力或危险倾向。实际上,他们更容易被监禁,更可能成为暴力的受害者。如重性精神病患者被监禁率为6%~15%,远高于一般人群的2.8%;监禁的时间也比非精神病患者长。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风险是伤害他人的2000倍。二是精神病是无法治愈的终身疾病。事实上,如果治疗及时,采取适当的早期治疗措施,精神疾病和其他许多躯体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大多数精神病患者有可能完全康复,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参与家庭和社会生活。

  所以呼吁全社会善待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给他们一个合理空间,消除歧视,消除病耻感,及早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规范治疗。

  (作者为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