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中国寺院尚未形成地宫形制舍利圣物瘗埋制度

来源:新华网 2014-10-30 16:27:02 责任编辑:孙明霞

    新华网石家庄10月29日电(记者 齐雷杰)邺城考古队专家在对邺城遗址内赵彭城北齐佛寺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佛寺大殿基址和塔基,并在塔基下发现了瘗埋舍利圣物的砖函。考古专家对这一特殊的瘗埋形式进行研究后认为,南北朝时中国寺院尚未形成地宫形制的舍利圣物瘗埋制度,砖函形式为瘗埋舍利地宫制度之滥觞。

    位于河北邯郸市临漳县的“邺城遗址”是中国36大遗址之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邺城作为中国历史上六朝古都曾显赫一时,在东魏北齐时因统治者尊崇佛教而成为北方佛教文化中心,留下诸多佛教遗迹。

    邺城考古队对遗址内一处佛寺大殿基址和塔基发掘发现,佛塔地上有方形塔基,边长约30米,以刹柱为中心,周边木柱构成至少面阔5间、进深5间、柱间距一致的柱网结构。地上塔基坐落在边长45米的地下夯土基础上。地下夯土基础中心、刹柱础石下方建造有瘗埋舍利圣物的砖函,刹柱础石、舍利砖函、承础石、土石层交替夯筑。

    考古专家研究发现,赵彭城北齐佛寺塔基与北魏洛阳城永宁寺塔基在时代上早晚衔接,两者柱网结构相似,反映了两者在形制、建造技术等方面的沿袭、演进关系。根据柱础石坑、承础石及其他遗迹,大体可复原此木塔塔基部分。

    “刹柱础石之下的砖函形制,虽然没有摆脱北魏时代舍利石函的窠臼,但把砖函与佛塔一同构筑,亦显示了北朝晚期大型佛塔较独特的舍利圣物瘗埋形式,或可视为瘗埋舍利地宫制度之滥觞。”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专家、邺城考古队队长朱岩石说。

    舍利函是瘗埋佛骨舍利的成套容器,肇始于北魏佛教兴盛时期,发展于隋,全盛于唐。佛骨舍利,在佛教发祥地天竺用罂坛盛放,佛教东渐中国,北魏、隋唐等则采取建塔瘗埋佛舍利的习俗。佛塔传入中国后,舍利瘗埋方式也发生变化:隋之前,大都将舍利放入石函,直接埋入塔基下的夯士之中。邺城遗址发现瘗埋舍利圣物的砖函,印证了此时尚未形成地宫形制。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