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超30万人感染美洲锥虫病 初期难被发现堪比艾滋病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4-11-17 09:12:14 责任编辑:孙明霞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周洁

    当世界卫生领域的注意力集中在对抗西非的“埃博拉”病毒时,一种被称为“新艾滋病”的美洲锥虫病正在美国蔓延。美国热带医学和卫生学会警告,已有超过30万人受感染。

    美洲锥虫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为何会让人与可怕的艾滋病扯上联系?有没有传播到我国的风险?对此,记者采访了河北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教授李泽民。

    初期难被发现堪比艾滋病

    “美洲锥虫病的罪魁祸首是锥蝽,锥蝽亦称吻猎蝽、大臭虫或墨西哥臭虫,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臭虫’的一种。”李泽民介绍,美洲锥虫病是一种虫媒传播性疾病。会吸血的锥蝽叮咬人类、动物的皮肤并留下粪便,其体内的克氏锥虫便可透过伤口或口、眼、鼻等部位进入人或动物体内,寄生在血液中。该病原可经输血感染,可由胎盘感染胎儿。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称,最初美洲锥虫病只在拉丁美洲被发现,但其后从南部边境通过人和动物传入美国。研究人员在2008到2012年间分析了美国得克萨斯州献血者,惊奇地发现每6500人中就有1人患有美洲锥虫病,比该中心的估计高出50倍。

    除了感染人数之高让人惊讶之外,锥虫病的高病发率给人类带来的未知恐惧也同样惊人。“及早发现尚可治愈,若发现晚或不及时治疗,这种疾病可以致命。”李泽民说,美洲锥虫病发病初期没有明显特征,之后可有发烧、全身酸痛、皮疹、腹泻及呕吐,可见症状则包括皮肤损伤及眼皮发紫、肿胀下垂等。据介绍,大约四分之一的感染者会出现心脏肥大或者肠肥大的症状,如果病情发作,肥大的器官可突然爆裂,导致病人猝死。

    “之所以把美洲锥虫病与艾滋病联系起来,是因为锥虫病表现特征与艾滋病有类似情况。”李泽民认为,美洲锥虫病发病初期没有明显症状,这与艾滋病潜伏期长很难被发现的特点极为相似。此外,艾滋病现在没有办法治疗,治疗手段也非常有限。锥虫病由于不容易被发现,可能潜伏数年后爆发,到了晚期治疗效果也不太好。

    除了这些相似之处,两者在传播途径、病原和致病机理等其他方面再无联系。

    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未来有输入我国风险

    据李泽民介绍,传统治疗美洲锥虫病的药物有呋喃西林、苯硝唑、伯氨喹等,有一定效果但不是很理想。目前有两种治疗美洲锥虫病的新药,但可能引发神经损伤、恶心、体重减轻等副作用,仍未获批准使用。

    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所长周晓农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目前美洲锥虫病正向世界其他地方慢慢扩散,包括欧洲和亚洲部分国家,日本和韩国曾有报道输入性病例。在这种情况下,未来我国亦有输入风险。

    对此,李泽民解释说,如果具备传播条件,美洲锥虫病确实存在输入我国的风险,但民众大可不必恐慌。就像防治蚊子就会遏制住疟疾一样,美洲锥虫病的防治关键也在于防治这种疾病的传播媒介锥蝽。只要掌握了这种昆虫的栖息与滋生、生活习性、活动规律等特点,并适时喷洒杀锥蝽的药物,就能有效控制住疾病的蔓延。此外,我国在防治虫媒传播疾病方面积累的一整套防御机制和防控手段,也能有效控制美洲锥虫病的大范围传播。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