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旅游渐入旺季 专家教你如何应对高原反应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5-04-23 09:35:16 责任编辑:冀晓航

    □王 军

    随着气温的回升,雪域高原绿意渐浓,西藏游也逐渐升温。到西藏旅游有哪些注意事项?有关专家和导游给出了以下健康提示:

    一是初到西藏高原旅游时,多数人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气短、胸闷、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但这并不说明不能适应高原环境,如果能够正确地保护自己,2到4天后,一般上述症状都会好转或消失。

    二是如果是乘飞机上高原,一般高山反应的症状会在12到14小时产生。所以,刚刚到高原的时候一定不要剧烈运动,而要卧床休息。否则,一旦感觉到反应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适应了。

    三是人们常常用吸氧来缓解胸闷不适。吸氧能暂时解除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但停止吸氧后症状又会重新出现。假若缺氧症状不是很严重的话,建议最好不要吸氧,这样可以加快适应高原环境的速度。轻微的高原反应会不治自愈,不要动辄吸氧,以免形成依赖性。

    此外,进藏后要多吃碳水化合物等易消化的食品;多喝水,使体内保持充足的水分;晚餐不宜过饱。最好不要饮酒和吸烟。要多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另外,酥油茶是个宝,如果你喜欢喝的话,那么你的高原反应会比别人消失得快很多。因为酥油茶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以及其他微量元素,可以改善人体微循环,提高适应高原的能力。

    注意避免过度疲劳,饮食起居要有规律。初到高原的前几天,不要频频洗浴,以免受凉引起感冒。感冒常常是急性高原肺水肿的主要诱因,在缺氧状态下不易痊愈。

    在藏期间,身体负荷不宜过重。初到高原的时候,不可急速行走,更不要跑步,也不要做体力劳动,一周后才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专家指出,在没有适应和准备的情况下,不要骤然进入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区,以防不测。

相关新闻

14名驴友穿越未开发禁区 一人因高原反应身亡

2014-10-07 16:34:03

这条线路属禁止游客穿越的未开发区域 事发后,景区积极救援,但仍未能挽回生命 29日,在当地向导的协作下,穿越队伍从此地出发,朝甘孜州境内的稻城亚丁方向徒步旅行,并于2日晚8时许抵达甘孜州稻城亚丁景区“长海子”(湖泊名)。“当时我们对他采取了很多救援措施,但因为高原反应症状严重,马某最终经抢救无效死亡。

西藏徒步行 准备须充分

2015-04-22 11:10:27

随着户外活动近年在国内不断推广,许多旅友喜欢利用假期外出徒步、亲近自然,而辽阔苍茫、神秘美丽的西藏成为徒步活动的热门目的地。在徒步过程中,旅友可根据实际体能情况控制行进速度,尽量保持匀速,避免体能过快、过度消耗而出现较为严重的高原反应。

“十二五”以来西藏“三农”投资达626亿余元 年均增长10.6%

2015-04-21 18:22:17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区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上了解到,“十二五”以来,我区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明显增加,目前已达626.67亿元,年均增长10.6%。

女网逃被刑拘 透支四万不还款取保期东躲西藏

2015-04-17 19:46:55

昨天早晨,道外振江派出所民警将一名欠钱不还、东躲西藏的网上逃犯抓获。4月10日,振江派出所户籍警张永玲在人口信息上发现了李某家属信息,民警根据这一信息发现李某正住在东风镇,每天都送孩子上学。

行进西藏·精彩故事:虽在异乡不为异客

2015-04-16 20:59:36

到了拉萨,张涛在一家火锅店找到了一份服务员的工作,很快就融入了这座城市,并深深地喜欢上了这座城市。以前在外乡漂泊的时候,因为山东口音很浓,周围的人都叫他“山东棒子”,这让张涛感觉有点不舒服,总是有种外乡人的感觉。

西藏边坝县金岭乡卡许村一牧场发生雪崩 2人死亡

2015-04-15 15:21:35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据西藏自治区民政厅报告,4月14日凌晨6时左右,昌都市边坝县金岭乡卡许村龙措卡自然村土龙沟牧场发生雪崩灾害,造成2人死亡。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