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遗址:沉睡千年的六朝古都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5-05-25 09:41:39  责任编辑:高薇

  “邺北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先规划后建设的都城,其单一宫城制度、中轴对称城市格局、明确的功能分区布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省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邺城考古队副队长郭济桥介绍说,邺城的规划建设影响了隋唐的长安城、洛阳城,以及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并对六、七世纪朝鲜的开城和日本的藤原京、平城京等城市规划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曹操怎么会选这里建王都呢?这需要提到历史上另一个著名的故事,就是‘西门豹投巫治邺’。”李延亮介绍,战国时期,西门豹任邺令,不但破除“河伯娶亲”迷信,还发动百姓在漳河周围开凿十二渠,引水灌溉农田,使邺城成为当时的富庶之区,发展成魏国陪都。东汉末年,邺城成为冀州牧袁绍的驻地,管辖冀、并、青、幽四州。官渡之战,曹操占据邺城,开始营造王都。

  邺南城是东魏时期所建。从沙盘可以看出,南城紧靠北城,二者合而为一,北城南墙即南城北墙,这也是中国历代古都所仅见。邺南城继承了邺北城的中轴对称、棋盘式格局等特点,并且有所发展。到北齐时邺南城又进行了改建和扩建,使它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装饰、形式上都大大超越了前朝的北城,成为历史上的一代名都。

  在邺城博物馆里,通过出土文物展示、古代场景复原等方式,再现了邺城从春秋建城,直到北齐达到鼎盛,不同时期的城市风貌和历史文化传承。博物馆的展品涉及城建、墓葬、官窑等,其中最丰富的一类展品当属各个朝代的建筑构件。

  “仅用在建筑物屋檐上的瓦当就有多种类型,体现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李延亮介绍,有曹魏时期传统的卷云纹瓦当,有北齐时期体现佛教文化的莲花纹瓦当,还有后赵石虎时期刻有“大赵万岁”字样的瓦当。

  而十六国和北朝时在邺城建都的主要是少数民族政权,民族文化的融合在建筑构件上也有体现。博物馆里有一组代表性的前燕时期“半人面瓦饰件”,人像双眼突出,有明显的胡人特征。而博物馆门前照壁墙上的“半人面”造型,就是在它们的基础上扩大50倍制成的。

  在“曹魏时期的邺城”展厅里,一件器型巨大的青石螭首特别引人注目。它长近2米,高近半米,前半部微上翘,眉目雕刻夸张精美。“这是在铜雀台遗址出土的青石螭首。螭首是中国古代高台建筑使用的构件,一般用于台基顶部围栏的下部,属于石质围栏的重要部件。如此规格的螭首就可想见当时铜雀台的雄伟壮丽。”李延亮说。

  参观中,笔者还看到了一个与金凤台下转军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潜伏城门模型。与一般城门不同,它是建在城墙下面的斜坡通道,城内高城外低,城外出口开在一条战壕里。郭济桥介绍,1996年8月临漳连续下了几天大雨,在漳河大桥以东400多米远的河滩上,发现了一处被大水冲露出来的古建筑,经邺城考古队发掘发现,它就建在邺北城南城墙的下面,为十六国时期修筑,是为埋伏奇兵、实施突然袭击而专用的。

  阡陌遗址:掩埋在漫漫黄土之下的古都考古宝库

  邺城在北齐时达到鼎盛,随着北齐的灭亡,邺城的命运也急转直下。先是北周灭佛运动对繁盛的佛寺建筑大肆破坏。随后,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在建国之前,剿灭了以邺城为基地的“造反者”尉迟迥,并下令焚烧邺城,以绝后患。邺城的繁华命运从此终结,再未重生。一千多年后,整个邺城几乎全部掩埋在漫漫黄土之下,变成了文物考古的宝库。

  “邺城遗址是目前全国唯一没有被压在大城市底下的都城遗址,城建基址保存完好,特别易于考古发掘和展示。”郭济桥介绍,中科院考古所和省文研所联合组成的邺城考古队已经在邺城工作了32年,期间有多次重大考古发现。

  “除了杨坚焚城、迁民的影响以外,曾经成就了邺城富庶的漳河,在之后因为难于管理,多次泛滥、改道,成为了埋葬邺城的大自然推手。”黄浩说,邺城作为六朝都城时,漳河在邺城北边流过,而之后在邺城遗址南北来回“摆动”,近两百年才把河道稳定在邺北城和邺南城遗址中间,这才有了河道里冲出被埋藏城门的考古发现。

  从邺城博物馆出来,沿着乡间道路一路向南,笔者在邺镇村的南面看到了与邺城命运纠葛在一起的漳河,却没有看到滚滚的漳河水。大片麦田占了河道的大部分,中间只剩下一条狭窄、干涸的河床。千百年泛滥的漳河把邺城全部掩埋在了黄土之下,而如今的漳河却因为上游修建的岳城水库,以及城市和工农业用水剧增,在这一带长期断流,几已名存实亡。

  继续向南,李延亮指着路边麦田里的一个土堆告诉笔者,那里就是邺南城正南门朱明门所在的位置。“邺城博物馆也是仿造朱明门的模型建造的。”

  “1986年邺城考古队对朱明门遗址进行了勘探发掘。考古发现,朱明门遗址由门楼墩台、双阙和起连接作用的连廊组成。”郭济桥说,朱明门作为中轴线上独特形制的城门,对隋唐以后都城中双阙楼式城门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离朱明门不远处,笔者看到了在当地被称为“曹魏古柏”的千年柏树。古柏园的义务管理员、80岁的张书田老人说:“曹操当时在这儿附近修建了南校场和玄武池,每次来此阅兵,便将马拴在这棵柏树上,所以这树也叫曹操拴马桩。”

  曹操拴马桩的故事难以考证,但临漳有关部门曾请园林专家进行鉴定,确认为汉柏,至今有一千八百多年。古柏足有20多米高,树干需五人合抱,如今依然枝繁叶茂,静静见证着邺城的沧桑变化。

相关新闻

邯郸临漳:邺城“遗址公园”将正式启动

2015-02-17 13:07:36

2月10日,临漳县正式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签订了委托编制规划合同。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光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刘曙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等出席了签约仪式。

京港澳高速邺城站成展示临漳“新窗口”

2015-03-10 10:57:02

京港澳高速邺城互通和邺城收费站开通仅两个多月,已成为展示临漳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窗口”。

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即将开建

2015-02-12 14:48:08

2月10日,临漳县正式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签订了委托编制规划合同。

临漳县献血达人王红丰组建邺城救援队

2015-02-11 14:24:35

近日,临漳县首位全国“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获得者、“善行义举最美河北人”王红丰组建起了自己的义务救援队——邺城救援队。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