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团:太行山走出的铁军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5-06-24 15:04:37 责任编辑:赵耀光

    76年后,在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的晋察冀边区党委机关报《抗敌报》1939年5月28日头版,记者找到了全文刊录的、以聂荣臻司令员名义发出的激动人心的嘉奖令:

    “平山团全体指战员同志们!你们无限英勇的顽强的战斗精神,在我晋察冀军区的抗战史上已经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的一页。你们不屈不挠的流血战斗的光荣胜利,已经证明了你们是八路军的模范部队之一,是中华民族最忠诚的后裔。你们是平山的子弟,边区的子弟,生长在太行山脉上。你们执行了捍卫你们的家乡、捍卫边区的神圣的任务,这特别证明了你们是平山子弟的优秀武装,边区子弟的优秀武装。你们是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

    “八路军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打伏击战,但上下细腰涧却是真正的遭遇战。硬碰硬的较量中,初出茅庐的平山团打出了威风。”王戈洪解释说,对处于装备劣势的平山团而言,这一场胜利背后的难度和巨大牺牲可想而知。

    今天,关于上下细腰涧战斗中平山团自身的具体伤亡数字,我们已无从考证,但平山县有关史志中记载的另一组数字,从某种角度上,足以帮助我们还原当年战斗的惨烈:“……为补充上下细腰涧和之前频繁战斗所带来的人员折损,平山县人民又掀起了为平山团补充兵员的参军高潮。1939年7月,团里派扩军干部回到平山,原计划9月25日完成扩军任务850名,结果不到8月底,参军人数就达到1158名……至此,平山人民已为平山团输送战士达3858名。”

    短时间内迅速补充兵员,对平山,对平山团,都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父子齐入伍

    “我叔跟我爷爷去洪子店体检,爷爷顺利通过编入了连队,可人家看我叔年龄太小,枪都拿不动,怎么能行军打仗呢?就给了他一块银元和一包咸盐——当时农村缺盐吃——让他回家。他一听就哭了起来……”年过半百的平山人张建新如今在北京经商,他家与平山团有一段特殊渊源。

    而这个故事,要从1937年10月3日讲起。

    那一天,随着八路军深入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受120师359旅派遣,刘道生、陈宗尧、左齐率领战地救亡工作服务团,东进河北平山,终于在位于该县中部山区的洪子店镇与中共平山县委取得了联系。根据开国中将、海军原第一副司令员刘道生生前回忆,就在那天晚上,服务团与平山县委决定成立冀西民训处,建立以平山县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并“组成了10个扩军工作团,分赴平山县各村镇进行抗日救国宣传和扩军工作”。

    从10月4日到11月6日,短短一个月零三天里,来自全县四面八方的1700多名平山青壮年相继赶到洪子店。在北治乡南沟村,时任中共冀西特委组织部长的栗再温将自己的两个侄子栗政通和栗政民送进了八路军,不足十户人家的南沟村,几乎所有的适龄青年都报名参了军……

    这1700多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就是张建新的叔叔张童河。

    就在此前不久,当日寇的铁蹄踏过冀西天然屏障滹沱河直扑平山时,跟随小脚母亲到山沟里“跑反”时的紧张和恐惧,日军在故乡田兴村戏楼前枪杀乡亲的暴行,已经让这个读过三年小学的孩子对“保家卫国”有了最直接和强烈的愿望。经过苦苦恳求,12岁的张童河被编入平山团政治处宣传队,和父亲张知善一道加入平山团。这个“上阵父子兵”的故事一时间在晋察冀边区广为传颂。

    最终,根据上级指示,这1700名集中入伍的平山青壮年,除抽调200余人重返平山建立四分区武装外,其余1500人正式编为120师359旅718团,首任团长陈宗尧。这支由清一色平山子弟组建的部队,也被首长、战士和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平山团”。

    为帮助这些昨天还在山里种地的农民尽快学会打仗,359旅专门抽调了300多名干部编入平山团。

    1938年1月,组建仅两个月、刚刚组束武装整训的平山团就在山西崞县一次消灭了一个中队。而此时,在平山团的故乡,又有1700余名青装年光荣入伍,分别加入随后来到平山扩军的115师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带领的教导队、徐海东旅长和黄克诚政委带领的344旅及曾国华支队。

    “到上下细腰涧战斗之前,经过近百次各种战术形式的大小战斗,平山团已经发展为八路军正规主力团,战斗力越来越强。”近年来一直在研究平山团史料的王戈洪告诉记者。

相关新闻

【深读人物】百岁将军曾美的传奇一生(组图)

2015-02-11 08:24:55

他曾担任国庆阅兵副总指挥,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曾是在河北休养的级别最高的我军将领。

【深读人物】吴以岭:“我就是一个大夫”

2014-12-25 10:27:31

他以深厚的辨证施治中医功底,为众多多发病、疑难病患者除去沉疴。

【深读·人物】王昆:河北走出的“革命的女儿”

2014-11-25 16:27:21

10月2日,89岁的她还坐着轮椅来到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出后台,慢步走上舞台,站着唱完了开场第三首歌曲《农友歌》,12月7日,89岁的她本打算在人民大会堂举办“把歌声留给未来——王昆和她的朋友们专场音乐会”,音乐会的准备工作几乎已经完成。

【深读·人物】河北籍院士师昌绪:穷尽此生报国家

2014-11-20 08:42:40

离96岁诞辰还差5天,一位从河北徐水走出的老人溘然长逝。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