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宣誓的仪式感塑造宪法信仰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5-07-03 09:17:26  责任编辑:孙明霞

    □舒圣祥

    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根据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总理等,在依照法定程序产生后进行宪法宣誓。该决定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决定的通过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以立法形式正式规定实行宪法宣誓制度。(据新华社7月1日报道)

    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在内的国家工作人员,在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即将成为一个神圣的仪式。统一简洁的70字誓词,集中阐释了权力的来源和依据、权力的职责和义务,凸显了宪法权威。实行宪法宣誓制度有利于树立宪法权威,有助于用宪法宣誓的仪式感塑造公职人员的宪法信仰,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观念,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

    宪法宣誓是一种仪式,可以增强人内心的信仰和神圣感。仪式能在身外的世界和心中的世界之间建立联系,在更深的层面,仪式是一种主动的意义赋予,仪式感则是对这种主动赋予的神圣化。因此,宪法宣誓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仪式性制度,193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177个都明确了这样的要求。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国家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通过宪法宣誓的仪式,最终所要塑造的,其实是宣誓者的宪法信仰。“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这些法学名言无不阐释了法律信仰的重要,宪法信仰自然也是如此。

    宣誓是一种郑重的承诺,誓词是沉甸甸的诺言。宪法信仰包括信仰宪法的情感,信仰宪法的态度以及信仰宪法的行为。因此,宣誓本身也有一种强化内心约束的效应,促使宣誓人将依宪治国理念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组织国家工作人员举行宪法宣誓,本质上就是要强化宪法意识,彰显依宪治国的理念,营造让权力服从宪法的氛围,让他们内心深处生发出对宪法的敬畏感、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和强化对宪法的忠诚和信仰。

    “宪法者,政府之构成法,人民之保证书也。”在很大程度上,宪法是“以权利制约权力”最基本的法。坚持依法治国必须首先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必须首先坚持依宪执政。实行宪法宣誓制度,让忠于宪法成为庄严承诺和根本制约,让敬畏宪法成为塑造行为和观念的力量,让宪法权威真正成为一切特权的终极红线,这是法治社会应有的宪法文化和宪法力量。

相关新闻

河北省直青年党员“学党章学宪法”知识竞赛落幕

2015-07-02 08:42:34

比赛中,选手们集中展示了省直机关青年党员“学党章学宪法”知识竞赛的丰硕成果,经过角逐,省煤田地质局代表队获得一等奖,省发改委代表队等获得二等奖,河北海事局代表队等获得三等奖。

我国通过宪法宣誓制度 主席、总理就职时需宣誓

2015-07-02 08:34:03

决定明确,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全国人大法工委:港澳纳入国安法符合宪法和基本法规定

2015-07-01 15:40:16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郑淑娜表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应当按照基本法的要求自行制定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郑淑娜表示,国家安全法对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作了原则性规定,两个基本法第二十三条对特区应自行立法维护国家安全也作了规定。

向宪法宣誓,怎么宣?宣什么?

2015-06-25 11:04:13

国家公职人员在任职时向宪法宣誓,是世界上多数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制度。据统计,在193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明确作出相关规定的有177个。

我国将以立法形式规定宪法宣誓制度

2015-06-25 10:18:58

6月24日在北京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受委员长会议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韩晓武在作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草案说明时表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