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抗战老兵陈国栋:12岁时当上抗日“娃娃兵”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5-07-23 11:14:15  责任编辑:李莎

    3个人带着14名伤员转移

    1943年秋季,敌人在易县良岗村西北进行“扫荡”。眼看敌人离第一卫生所只有一里多地了,情况十分危急。医院将伤员分配到每一名卫生员,由卫生员负责转移。陈国梁和另外一个轻伤员,还有一个在医院养好伤的班长,带着14名伤员转移。“伤员互相搀扶着转移。”陈老说,所有人都听班长指挥,最终躲到了大山里的一块大石头底下,周围是长得非常高的野草。借着石头野草的掩护,“在这里躲了3天,我负责给伤员采野药,弄吃的和水,照顾他们。”等到敌人走了以后,又转移到别的地方。“都是晚上转移,白天怕暴露。晚上摸黑走,脚下都不能踢响一块石头。”“这是1941年冬季在范村突围时受的伤。”陈老指着后脑勺上的疤痕说,那时候,他跟随部队在徐水一带活动。一天晚上,部队在范村休整,由于特别累,晚饭后就睡了,不料却被敌人包围了。当时,我军一行30多人强行突围。突围中,他被炮弹炸伤了头部,昏迷了过去。直到第二天,我军打扫战场时发现了他,把他送到医院,治了一个多月才好。

    部队里有“爱民公约”

    陈老回忆说,抗战时期,当地老百姓包括敌占区的老百姓会给我军运送粮食。战士们经常要做的工作就是把敌人挖的封锁沟填平,让老百姓送粮马车顺利通过。

    1942年是最困难的时候,雨水少,粮食歉收,没有吃的。陈老回忆说,“战士们吃黑豆,前方战士是每人每天一斤(旧制,当时的一斤是16两),后方人员每天8两。”他属于后方人员,每天8两黑豆,其中2两必须要拿出给驻地老百姓吃。“每天 6两黑豆,要分两顿吃,吃不饱。”

    那时候,杨成武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带领部队开荒种粮。但不管再困难,部队里的“爱民公约”都要遵守。战士出村挖野菜,先看要去的地方有没有老百姓。“有老百姓去的地方,战士就不能去。”陈老说,杨树叶子也是粮食,但能吃的树叶不能采,要留给老百姓。挖野菜回来,进村时要看有没有老百姓回来。如果有老百姓没有挖到野菜,要把自己挖来的野菜给老百姓。“要是不这样做,回去就会被关禁闭。”“这就是那时候的军民鱼水情。”陈老说,抗战终于胜利了,晋察冀日报上刊登了胜利的消息,“真是不容易啊”。“参军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就是打日本鬼子,不当亡国奴。”陈老说,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无法否认,谁也篡改不了历史。

相关新闻

“寻找历史记忆 缅怀抗战英烈”系列活动在邯郸启动

2015-07-23 09:01:38

人民网和八省(区、市)有关部门共同主办的“寻找历史记忆 缅怀抗战英烈”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今天上午在涉县129师司令部旧址启动。

【重走抗战路】探访涉县响堂铺伏击战故事(图)

2015-07-22 23:37:26

7月22日下午,由人民网、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等媒体组成的“重走抗战路”采访团来到涉县神头乡响堂铺村,踏访八路军129师将士抗战足迹。河北新闻网7月22日邯郸电(

唐山92岁烈士遗孀讲述丈夫抗战英勇事迹(图)

2015-07-22 15:00:51

丰润银城铺乡有位92岁的老人佟立华,老人家里放着一张革命烈士证明书,镶在红色边框的玻璃镜框里,端端正正地挂在墙上。”  72年风雨沧桑,佟立华一直凭着坚强的毅力撑起一家的生活,如今她儿孙满堂,享受着天伦之乐,老人告诉记者,她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