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兄妹三人老家宅院上建起村史馆(组图)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5-10-22 11:27:06  责任编辑:李莎

留住美丽乡愁 沧州兄妹三人老宅院上建起村史馆

留住美丽乡愁 沧州兄妹三人老宅院上建起村史馆

    “虽然现在也住在楼上,可不知为什么,天天还是得回到村上的平房里来,才觉得心里踏实,今天就是在这睡的午觉。我们的老父亲在世时每天得从楼上回平房,好像回到这里,才是真正地回家。”10月20日下午,在沧州市新华区小赵庄乡芦家园村,46岁的孙振安坐在他和弟弟、妹妹建起的村史馆里这样说道。

    燕赵都市报驻沧州记者李家伟 文/图

    村史馆其实就是他们的家

    村史馆其实就是他们的家。租出去本可以一年挣几万,可他们却将这前后相连的三栋房建成了展览馆。

    孙振安的弟弟孙建是沧州区域文化研究所所长,也是沧州知名的文化学者,这次,他算是从书本上走到了生活中,将那些曾经在人们生活中闪耀过、后来随着世事变迁逐渐消亡的物件抢救性搜集整理,然后灵动真实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以其特有的文化符号记载下一个个时代的切面。

    产生这想法是今年过年的时候。那时候,老父亲因为意外不幸去世,对兄妹三人打击很大。第一个初衷就是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得留些念想”,随之想到,当年沧州城里的村子,如今一个个地都已消失或正在消失,成了一个个居民小区,被开发成了一片片高楼,而那些村子的胡同、人声、脚印,人们曾经生活过的印迹,也都没了。

    芦家园守在沧州边儿上,会不会将来也会像那些村子一样,消失不见了呢?想到这里,孙建觉得,有必要行动起来,给村子留下些什么,让孩子们,让孩子的孩子们,将来还能知道先辈们是怎样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还能找到美丽的乡愁。

    春节哥俩开了会,这事就定下来了。三栋房前后相连,算了算,有一亩三分来地,正好拿来用。孙振安开始打扫场地,粉刷墙壁,维修,做仿古设计,还铺了草皮,修了一小段水泥路。妹妹也过来帮忙。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乡亲们对于此事的理解支持。大年初二,孙振安穿一件破衣服戴着口罩正忙着,有村民过来开玩笑:“人家都过年呢,你这副打扮,是不是当上村支书高兴过头了?”孙振安急忙解释,自己只是在干活儿。这位村民笑着说:“我们家有地契,我给你拿去。”结果,这位60多岁的村民拿来了一盒子地契,打开一看,人们都震惊了:这些地契涵盖了清乾隆以后至民国各个年代,足有30多份!

相关新闻

衡水一村庄修撰村史留乡愁 揭秘:磨头村是古桃城遗址

2015-08-31 10:56:25

一个村庄就是一个传奇,而关于村庄的传说、记忆,却正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衡水深州前磨头村的村民们努力编纂村史,经过4个多月的时间,整理编写了约40万字的《前磨头村志》。

唐山75岁老人历时十年写成12万字村史

2015-08-06 08:56:05

丰润镇披霞山村是唐山市丰润区八景之一“披霞晚照”的所在地,日前,该村75岁村民谷士良老人历经十年寒暑,正式完成出版了12万字的《披霞山村史》,得到村民的广泛称赞。

滦县退休教师王自治两年编撰26万余字村史锁乡愁

2015-03-16 12:41:41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一部记载滦县教场村历史变迁的《教场史话》,不久前被该村村民们争相传阅。王自治是土生土长的教场村人,1937年生人,1956年考入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曾先后担任小学、中学教师。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