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臂支书”40余载带村民脱贫致富 建起“绿色银行”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11-11 08:48:36  责任编辑:李莎

    温守文(中)到一户住进新居的农民家里聊天(2014年7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潘思危摄

    在此期间,温守文有几次离开龙泉庄的机会,但他总是说:“我带领乡亲致富的梦想还没有实现,我哪都不能去。家乡变好了,我老了也欣慰,即使变不好也不后悔,那是我没本事。”

    1999年,第三次面对做龙泉庄支书的抉择,温守文已近知天命之年。不愿让他吃苦受累,亲人们纷纷劝阻,弟弟许以十万年薪想留住他。“家乡太穷了,乡亲们想致富、盼致富,心情急切、寄予厚望。”温守文多少年来都没有忘记。温守文还是选择再挑起这副担子。“因为从年轻时就有一个梦想——让乡亲们吃饱,让家乡变得更好。”为了全村人的富裕梦,他又开始了新的奋斗。

    3.小小板栗建成“绿色银行” 他让村民住进别墅

    1999年,温守文了解到,北京以东至山海关约400公里长、承德以南至渤海湾约300公里宽的地域所产的“京东板栗”,口感绝佳,在国际、国内市场供不应求。他一下子看到了龙泉庄的发展方向:龙泉庄就在“京东板栗”的地理范围之内,且村里有大面积山场,适宜种植板栗。

    于是,温守文开始带领村民种植板栗,并提出了“栽上板栗两千棵,十年楼房小轿车”的发展目标。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他带头承包了村里条件最差的100亩荒山试种,并自己出钱组织村民到唐山考察参观。村民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一时间漫山遍野都是开荒人。

    为了引水上山,温守文15次跑水务部门,为村里争取来了资金,打了9眼大口井,建了8座引水上山工程,实现了沟沟有水源。

    温守文在山上介绍龙泉庄生态农业建设的情况(2014年7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这是龙泉庄建起的连体别墅式的新民居(2014年7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进山没有路,温守文就带领村民自己修路。一天十几个小时,渴了喝口冰冷的井水,饿了吃口冷干饭。身体虚弱的温守文发高烧,病倒在工地上。妻子心疼他说:“咱不干了,不遭这罪了。”可他说:“全村老百姓都看着咱呢,不干,毁了全村致富的希望啊!再苦再难,我也要干下去。”就这样,全村共修进山路43条近40公里。

    到现在,102户360口人的龙泉庄村拥有板栗5000亩、40多万棵,人均1200棵。今年板栗预计可收获60万公斤,仅此一项就至少为每位村民带来平均17000元的收入。由“吃粮年年靠返销,花钱指望信用社”到“上山下地开小车”,生活的改善令村民们感慨。2014年春节前,村民们搬进了三层165平方米垂直分户联体别墅式楼房。今年,龙泉庄村还将投入约300万元,建设700平方米的村民中心综合服务楼、2个8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和400延米的文化墙,并购买部分健身器材,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小小板栗成就了龙泉庄人的富裕生活,成就了龙泉庄村的崭新气象。

    静立山间的棵棵板栗成为“绿色银行”,默默为龙泉庄代言。

相关新闻

“独臂支书”完美抒写党员干部“实干篇”

2015-07-28 09:33:35

          温守文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党员干部要想做出成绩,要想打造出让人民满意幸福的工作,只有靠实干。坚实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正是因为“实”字坚守,所以才能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不断积累,让一个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农业专业化特色村。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