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聚焦河北

李保国:与巍巍太行相融 与山区百姓相依

2016-05-05 21:01:55 来源:新华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李保国生前教果农如何剪枝

    新华网石家庄5月5日电(樊小菲)“太行绿了,可您却走了!这里的农民舍不得,太行山舍不得!”李保国教授逝世引发的悼念热潮至今未减。在网络上,上百万人祭奠他,近30万网民在手机微信中为他点亮了烛光。

    熟悉李保国的人都说,“李教授30多年和山区农民摸爬滚打在一起,既是老师,更像亲人……”扎根山区35年的时间里,他推广36项林业技术,让140万亩荒山披绿,累计增加农业产值35亿元。李保国用一生的坚守诠释了一个知识分子勇于帮助山区百姓脱贫的“富民情怀”。

    如今,他的骨灰被撒在他生前为之奋斗的太行山上,与巍巍太行相融,与山区百姓相依。他的事迹也激励着更多后来者走上科技扶贫的道路。

    “农民教授”的“富民情怀”

    “李老师在世的时候,很重视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他每周都要来一两次,每走到一个地方都会指导农民怎样管理树木、怎样造地、怎样节水灌溉。”平山县葫芦峪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美合回忆说,当时的李老师总是穿着一件灰色的大褂,特别平易近人。

    当地果农说,李保国每次到山区授课,百姓们都会把他围起来,有说有笑,那股子亲热劲儿就好像是家里来了亲戚。站在果农中间的李保国,看不出和农民有什么区别。

    “一棵果树所供给的营养有一定的限量,打个比方,10个馒头10个人吃,一人只能吃一个,谁也吃不饱。如果10个馒头5个人吃,一个人就能吃两个,大家都能吃得饱。”教农民疏花,李保国讲得生动有趣,果农们也听得津津有味。

    35年来,李保国每年深入山区200多天。作为一名大学教授,李保国下乡不是“走过场”,他不仅“身在太行”,更是“全心投入、情洒太行”。

    从内丘县岗底到邢台县前南峪,从青龙满族自治县干沟到平山县葫芦峪,太行山的每片果林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曾有同行说,李教授的课题个个都“土得掉渣”。但正是这些接地气、冒热气的项目一次次帮助山区百姓拔“穷根”、甩“穷帽”,使在贫瘠山沟里“刨食”的10万农民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这些年,李保国赢得过许多荣誉称号,但他最喜欢的还是“农民”二字。农民出身的他,从未放弃过“三农”情怀。他常说,“我是农民的儿子,看不了他们过苦日子,让父老乡亲们都富起来,我的事业才算成功。”

    李保国就像一颗种子,在巍巍太行牢牢扎根,茁壮成长,用自己的生命绿了山林,富了乡亲。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把最好的论文写在了太行山上,也印在了山区农民的心中。”

    点击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李莎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