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52岁“爱鸟教授”的24小时

2016-05-13 10:25:1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李莎
52岁的孟德荣,沧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河北动物学会理事,沧州南大港湿地的常客。“爱鸟教授”是大家给他的别称。

    给鸟儿做环志。

    在热心市民处接收受伤的鸟儿。

    孟德荣在湿地进行鸟类调查。

    孟德荣和学生们在海边插竹竿布粘网。

    燕赵都市报驻沧州记者李家伟 文/图

    “漂亮,很漂亮”……在用望远镜观测鸟儿时,孟德荣经常不自觉地发出这样的感叹。

    这鸟,究竟哪儿漂亮?

    孟德荣似乎被这个从没思考过的问题给问愣了。但依照习惯,他还是认认真真地思考一番,给出了答案:外表、体态、颜色、起飞,还有鸟的眼睛,真漂亮!你不知道,这些野生鸟的眼睛里有一种亮光,能让你感觉到一种生命的大美……

    这就是52岁的孟德荣,沧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河北动物学会理事,沧州南大港湿地的常客。“爱鸟教授”是大家给他的别称。

    从5月4日开始,记者跟随孟德荣再次造访南大港湿地,对他的爱鸟痴情又有了一番新的感悟。

    5月4日上午

    南大港,鸟类调查

    我们是11点多赶到南大港湿地的,这里是孟德荣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基地。

    支起望远镜,孟德荣对助手——几名学生,飞速地报着鸟名和数量:黑水鸡,须浮鸥,黑翅长脚鹬,黑水鸡……

    这是鸟类调查,通过观测记录、鉴别,从而为鸟类研究提供数据,是鸟类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需要长年累月的坚持。

    孟德荣是在2000年时跟鸟打上交道的,此前研究的是蝗虫、壁虎、蝎子等。

    那一年,一个关于海兴湿地鸟类调查的项目落在孟德荣的肩上。在一个周末,他坐公交车首次来到海兴湿地。至今说起,他仍旧记得那种震撼:芦苇绿油油,绿意斑杂。在水面上,他见到了从来没见过的那么多鸟。黑白分明、嘴尖尖、腿高高的,是长脚鹬,看上去那么优美;鹤则是透着一股高贵、闲适之气……特别是当大群的鸟儿腾空而起时,那画面令他久久无法平静……从那时起,他爱上了鸟儿,足迹渐渐遍布海兴湿地、南大港湿地以及沧州东部沿海区域。

    这次来南大港,孟德荣不断地变换着观测点,这里每一条小路他都很熟悉。也是在这里,他发现过白枕鹤、天鹅等珍稀、濒危的鸟类。

    “这一片原先白枕鹤轻易就有四五十只……这一片白琵鹭有三四十只,白额雁得有两千多只……亭子东南一片,白枕鹤原来特别多,也是东方白鹳的栖息地……”一边开着车,孟德荣如数家珍。

    5月4日下午

    看江豚,准备环志

    下午2点40分,南大港湿地和管养厂水库的鸟类调查结束。在黄骅一个渔村小饭店简单用餐后,我们又赶赴下一站——一个叫前徐家堡的渔村。当地村民打电话给孟德荣,说村外河里来了两只江豚,出不去了。村民们希望孟德荣想想办法。

    经询问,孟德荣确定了江豚所在河段。这是一条直通大海的河,涨潮时海水会漫上来。几个人在河边站了会儿,突然水面一动,一个黑影刷地一下闪出水面,又迅速沉入水底。“是江豚!”孟德荣观察后判断说,根据现场条件,涨潮时江豚应可以顺河游回海里。就目前来看,等待涨潮应是最好的办法。

    多年来,遇到受伤的鸟儿、不明动物,村民们第一反应就是找“沧州师范学院的孟老师”。

    离开前徐家堡,我们一行又继续赶往海边,进行鸟类调查。

    路,已经不能称之为路。因为本就是堤,而不是作为路使用。好在越野车马力十足,孟德荣一直将车开到了路的尽头,下面就是海滩了。

    在邻近黄骅港的一处海滩,孟德荣选了一处布网点,决定在那里粘鸟。换好胶鞋,他和学生们轻车熟路地找到了一个窝棚,里面“藏”着他们给鸟儿环志的用具:竹竿,10多根,长长的,是插网用的;粘网,是粘鸟用的,用于捕鸟以便做环志。

    插竿布网的活儿并不轻松。海风越来越大,越来越硬,长长的粘网飘起来力量格外大。一番努力后,孟德荣师徒一直忙到天黑后才完成。

    5月4日晚

    巡网捕鸟,海边夜行

    晚饭吃得很晚。在一家小吃部里,孟德荣说,对面有一个小铺子,大饼味道很好。说着,他起身就去买大饼。多次陪孟德荣进行野外调查的学生说,他对这里太熟悉了。

    刚开始搞野外调查时,孟德荣都是坐公交车,到站后再靠双腿走,一走就是一天。后来花70块钱买了一辆自行车,放在海边的一所学校里。再后来,又学会提前找辆三马子,让人家去海边接。但每次他都是布网完毕就守在原地,等晚上十一二点做完环志再让人家来接。这样可以只接一趟,少花钱。有时,他甚至就住在野外废弃的屋子里,没门没窗,阴雨天屋内没一寸干的地方。所以现在孟德荣很知足,因为现在有车了,晚上也可以住旅馆了。

    吃完晚饭,已是晚上9点多,大家都挺累,但还得出发——去巡网。

    晚上海边的路格外难走,因为根本就不是路。好不容易摸到布网处,大家兴奋地喊起来:“嘿!有!”粘网上已经粘住了6只小鸟。

    “这是弯嘴滨鹬。”孟德荣捧着一只小鸟说。本想当即给6只小鸟做环志,但不巧工具箱里不知怎么少了至关重要的钳子。野外作业就是这样,任何一个不经意的疏忽都会影响下一步行动。孟德荣最后决定,这些鸟先带回去,等天亮后再做环志。

    又一路摸索回驻地,睡下时已近零点。

    5月5日上午

    巡网,做环志

    凌晨4点40分,短暂休息后,大家按约定起床集合,准备进行最重要的任务——环志。

    环志是研究鸟类迁徙规律的重要手段,也是研究者们“张网捕鸟”的原因。这些年,孟德荣为130多种约13000多只鸟儿做过环志。他还回收过多个国家和地区研究者给鸟儿做的环志,他做的环志也被国外的研究者们回收过。

    回到布网点,网上的鸟儿更多了。不过有两根竹竿断了,孟德荣和学生们又换上好的。因为接下来的几天,他们要在这里持续做环志。

    将粘到的鸟儿拿回越野车处。车后盖一掀,后备厢就成了工作平台,各种专业工具纷纷亮相。测量、称重、采血、记录数据……看得出,孟德荣和学生们的配合已经非常默契了。待鸟儿们又被放飞时,它们的腿上多了一个环志和两个彩色塑料组成的旗标。环志是金属环,旗标是彩色的塑料,通过全世界特定的色彩组合以及独一无二的代码进行地域和个体识别。

    从天蒙蒙亮,一直工作到上午9点多,孟德荣师徒才做完环志的初步工作,才能松口气去吃早饭。

    接下来,学生们还要继续处理采集的鸟类血样。孟德荣则又开车上路,刚刚有黄骅一位热心市民打来电话,说发现了一只受伤的鸟并救下,希望他过去接收。

    5月5日上午

    救鸟,处理鸟伤

    救助那些受伤或生病的鸟儿,是孟德荣在正常的学术调查之外,给自己增加的一个任务。

    2003年,孟德荣通过多方奔走和努力,在沧州师范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沧州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至今,他已经成功救治了1300多只鸟儿,其中不乏丹顶鹤、大鸨、金雕等珍稀濒危鸟类。也是因为他在鸟类调查和野生动物救护方面十几年的付出,孟德荣被国家林业局授予“野生动物保护先进个人”等荣誉,还曾获得一些国际奖项。

    车到黄骅,我们找到了那位热心市民。原来,这位先生在黄骅市里上班,家在乡镇,上班路上发现这只受伤的鸟就救了下来,并拨打孟老师的电话求助。孟德荣说,这是一只大麻鳽(jiān)。

    随后,孟德荣又载着这受伤的鸟儿赶往沧州,在学校处理好这只鸟儿的伤口时,已经中午11点多了。

    接下来,他还要去看一下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里正在养伤的其他鸟儿。而当天下午,他还要再返回黄骅港海滩,继续鸟类调查。

    这就是“爱鸟教授”孟德荣的24小时,也是他16年爱鸟、护鸟、救鸟的最普通的一天。

热门推荐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6
  • 新闻热线:0311-67563366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