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李保国精神与知识分子道路选择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6-06-21 18:40:42  责任编辑:王萌

    记者:除了国家的保障机制,还能通过哪些其他的制度创新,调整政策导向,让一个李保国带动出现千千万万个李保国,让更多知识分子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国家和人民?

    田学斌:刚才我听到程书记说河北农大正在建设团队,把李保国自己开创的事业继续坚持下去、拓展开来、深化持续下去,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李保国教授原来担任技术指导的那些工作,后面又有专家教授学生继续坚持下来,这一点,农大是做了技术上的准备和人员上的安排,我觉得非常好,最起码这一点保证下来。另一点我有几个思考。第一,我们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提出很多年,我们要落实起来,我们的思想共识还要进一步地明确。现在还是有很多实实在在的措施在支撑。我想这一点我们国家也做得不错了,从理论上认识到,知识分子的复杂劳动应该获得堂堂正正的收入,这一点很重要。李保国教授一个人不需要、不追求更多的报酬,但是他不是不要求回报,刚才我说了精神和物质都要回报。在他生前,我们国家、省给了很多荣誉,这是他的精神动力。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激励,还是很重要的。第二条,坚持制度引导,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对知识分子的政策落到实处,制度上重视知识分子,生产生活上的待遇以及保障他的健康。刚才梁老师说得很清楚,要对优秀人才发现疾病之后,定期体检,建立一个强制休息制度,避免后悔。要强制休假,强制休息,表面看起来是不尊重他的个人意愿,但这是保护知识分子。

    第二点就是我们在制度里面,要给他们创造更多的课题,担任更多专业工作的机会和条件,课题组负责人有技术路线的决策权,有经费和使用人员调配的决策权,这次中央提得很清楚,落实起来不容易。对科研工作者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领导人,要和一般的行政人员管理区别开来。因为知识分子主要职能就是利用知识为社会做贡献,我们要搞创新国家、搞创新驱动,不管他在高校担任多高的领导职务,或是一个专业人员,要让他能够跟企业对接、结合,不要把他跟企业跟社会实践连接的脐带剪断了,所以这个制度安排现在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空间。第三条,社会舆论要正面引导,形成尊重知识产权、尊重知识、为知识付费的浓厚氛围。很多人对专家有误解,我们对李保国教授当然是由衷钦佩,我们把对一个教授的感动转化为千千万万知识分子自觉的行动,这就需要有体制机制安排。我们宣传教育是一方面,政策支持、社会氛围的引导也是一方面,我们这个社会,为知识付费的氛围还不浓厚,与付出跟他的贡献相称的物质精神激励氛围不浓厚。我再举一个例子,我们农大可以有一级教授,但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一般只是院士,这种制度安排,当然是国家名气,应该慎重,但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是同等的,社会科学也可以有院士,社会科学也可以有一级教授。这些制度都需要进一步去改善,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创造创业的这种氛围要浓厚起来。我们这个社会不愿意为知识付费,不尊重知识、不尊重劳动,就失去了创新的支撑。所以从学习李保国角度来看,从经济学来讲,要优化制度安排,确保让千千万万个李保国教授成长起来,千千万万个李保国式的知识分子成长起来,让他们能够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新闻

李保国仍然“活着”

2016-06-21 16:29:58

李保国教授仍然“活着”,因为他用生命诠释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为我们留下了很多难能可贵的宝贵财富。

“时代楷模”李保国

2016-06-18 20:51:47

(上线时间:2016年6月18日)

二论争做李保国式合格党员:弘扬扎实苦干的拼搏精神

2016-06-21 08:25:25

35年间,正是凭着扎实苦干的拼搏精神,李保国一次次探索创新,一次次开辟“战场”,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山区开发的典范。他用一项项技术培育品牌,染绿了荒山,点亮了山区千家万户致富的希望。

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全国巡回报告最后一站走进陕西省

2016-06-21 08:15:18

6月20日下午,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全国巡回报告最后一站走进陕西省,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行。报告会前,陕西省省长胡和平,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桂,副省长庄长兴会见了报告团一行。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3366,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3366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