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上海一名医生跪在废墟上为唐山大地震婴儿接生

2016-06-22 08:42:2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孙明霞
在上海,92岁高龄的周阿婆退休前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在唐山,40岁的孙沪是在唐山大地震中出生的。两个人的生命交集,始自40年前的唐山大地震。

    2001年,纪念唐山抗震25周年时,作为上海医疗界支援唐山大地震的代表之一,周娟华(右)曾回唐山“探亲”,第一次见到已长大成人的孙沪(左)。上海市委党史办提供

    一次帐篷里的接生

    在上海市虹口区一幢普通的居民楼里,记者见到了医生周娟华。

    “那就是一场战斗!”92岁高龄的周阿婆回忆起那场持续近一个月的抗震支援,激动不已,眼角泛出泪花。

    “那天是1976年7月28日,天气很热,晚饭刚吃了一半就接到医院的通知——唐山发生大地震,医院马上要组织医疗队开赴现场开展救援,让我马上做好准备去医院报到。”周阿婆回忆,“灾情就是命令,我立刻放下饭碗打包出发,连家人都来不及通知……”

    “去救人!”紧急集合中,时年52岁的周娟华听到了这样的口号。

    “听党指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当时都是这么想的。”周阿婆的眼神中依然透着那个时代的坚定。

    一支40多人的救援队伍几个小时就组建完成了。从上海到唐山一千多公里路程,上海医疗队昼夜兼程。由于震中地区地质破坏严重,铁路线中断,上海医疗队乘火车到达天津后便转乘军用飞机飞赴唐山。

    20个小时之后,周娟华所在的上海医疗队抵达了唐山灾区。

    “全部都是瓦砾、废墟。到处都是尸体。味道很重!”

    这是周娟华对灾区的第一印象。尽管她是经验丰富的医生,见惯了生死,但是眼前景象仍然令她错愕。

    炎热、断水、断炊……一个个困难横亘在医疗队员面前。这种情况下,有计划的救援根本不可能,上海医疗队只能就地救援,见一个救一个。

    “很多人都不行了!没有声音了。”周阿婆回忆,“天还在下雨,一排排的帐篷正在搭建……”

    在自身基本生存条件都难以确保的条件下,队员们开始了与死神的赛跑。

    1976年8月4日,凌晨时分,一位即将临盆的孕妇被人抬着来到医疗队的帐篷中。

    “她是刚刚被从废墟里拖出来的,不停地大叫,马上就要生了!”周阿婆开始讲述一段惊心动魄的经历。

    她马上为孕妇做检查,“她是难产,不停地叫,疼啊!”

    由于地震造成的巨大恐惧,再加上数日未正常饮食,孕妇的体质十分虚弱,已无法承受分娩的巨大消耗。此时若不采取断然措施,极有可能再次遭遇生命危险。事不宜迟,周娟华决定,助产手术马上开始。

    “当时条件的恶劣,今天你们年轻人完全无法想象。”回忆起40年前接生的场景,王月美觉得仿佛就在昨天,“没有手术床,天又刚下过雨,只能在泥泞的地上铺上报纸和塑料布,让孕妇躺平,我们都跪着、蹲着操作。外面下着雨,天很暗,帐篷的采光又不好,就让其他队员打着手电筒,我协助周主任助产。”

    余震不断,周娟华和王月美跪在地上,不断给这位母亲鼓励。

    “呼吸,用力!”“呼吸,用力!”……

    周娟华是上海医疗队唯一的一名产科医生,她不能离开。从7时到14时,她整整在帐篷里跪了7个小时……

    孩子终于出生了!

    “我姓孙,你们是上海人,这个孩子就叫孙沪了!”孩子的父亲抹了一把泪,当下就给孩子取了名字。

相关新闻

【唐山大地震40年】发黄日记本记录40年前暖心故事

2016-06-20 16:36:48

日前,76岁的市民王淑琴手捧一个发黄的日记本,向记者讲述了1976年大地震之后,她因破伤风转院至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时遇到的好心人、暖心事

"唐山大地震摄影纪实"李耀东、常青摄影展开幕(图)

2016-06-07 11:08:54

在抗震四十周年即将来临之际,6月6日,“唐山大地震摄影纪实”李耀东、常青摄影展在唐山学院拉开帷幕。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全民出席活动。

唐山市民历时3年自编自导自演少儿版唐山大地震

2016-06-06 09:53:47

6月4日上午,一个简单朴素的电影首映式在唐山市路北区韩城小学举行。该剧全体演职人员、韩城 小学师生代表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数百名人士,共同观看了这部由唐山市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少儿版唐山大地震《红领巾在我心中》。

央视《等着我》为唐山大地震幸存者寻找恩人

2016-05-31 16:44:48

2016年7月28日,对唐山人来说,又是一个大年。 40年了,不能忘却纪念的唐山人,一边奋勇拼搏、夙兴夜寐、只争朝夕;一边感恩博爱,心系恩人,大爱唐山。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