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先锋·燕赵红色档案③】地道里的“神兵”生活

2016-06-28 07:34:4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孙明霞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电影《地道战》留给人们许多关于冀中抗战的记忆。

    杨成武所著的《冀中平原上的地道斗争》。(影印文件由河北省档案馆提供)

    冀中抗日军民开展地道战打击日寇。(资料照片)

    □河北新闻网记者 张向琳 白玉洁 河北日报通讯员 李振军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电影《地道战》留给人们许多关于冀中抗战的记忆。在为英雄军民与侵略者斗智斗勇的战斗故事所吸引之余,也曾有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疑问:在高约1至1.5米、宽约0.7至0.8米的地道里,“神兵”们是如何生活的呢?

    6月20日,在河北省档案馆,工作人员小心地捧出一本手写油印的小册子《冀中平原上的地道斗争》(以下简称《斗争》)。泛黄的纸张,深浅不一的红色字迹一下子把我们拉进了那些烽火连天的岁月。小册子的封皮上印有“绝对秘密”4个字。1945年,冀中军区司令部是以“绝密文件”的形式油印下发此书的。书的作者是杨成武,时任冀中军区司令员。

    地道战是冀中抗日军民发明的对抗侵略者的特殊战斗方式,保定清苑的冉庄地道战是其中的典范。据记载,冉庄军民从1938年春开始挖地道,由单口洞逐步发展为双口洞、多口洞,最终形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的长达16公里的地道网。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各村蜿蜒曲折的地道越挖越多,到1944年年底,冀中地区地道达1.25万公里,堪称打击侵略者的地下长城。但当时的地道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如何在单一的隐蔽功能上加强其进攻功能,如何对付敌人的火攻、水攻、烟攻和毒攻,还有人们如何在地道里长时间地生活,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杨成武司令员亲自考察了任丘、蠡县、大城、安平等地的地道情况,系统总结了地道的构筑以及战术、技术等方面的经验,写成了记录和指导冀中地道战的小册子《斗争》。

    今天,从《斗争》的字里行间,不难读出当年先辈们斗争的艰苦卓绝。日军突然扫荡,人们迅速钻进地道,可有时候敌军迟迟不退,这就需要准备充足的食物,而且要求食物既能耐腐、耐饿又能止渴,“所以吃生的红山药、萝卜、柿子饼、花生饼、枣及其他干粮。这些东西平时可以放到自己洞里去,钻进去就可以吃。”残酷的斗争形势催生了抗日军民特殊的果腹方法,“如果最后没有办法时,吃黄蜡三钱,即够一天之饱(不可多吃)。”

    在地道里如何上厕所也是个问题。《斗争》里讲述了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一干部因敌包围一天未吃东西,以后得了一个馒头,吃一口后没注意掉在地下,全洞漆黑,只好两手摸,非常高兴地摸起来了,向口中送去用力一咬,馒头上的屎糊了一嘴。”

    既要解决人们上厕所的难题,又要避免地道内臭气熏天,怎么办?也有应对之策:“地道内要按实际情况设立马桶,便于大小便。各家各自准备一个,不可太大,约有一尺高五、七寸宽即可,否则容易霸占地方。”

    人们在地道里待的时间一长,就要考虑休息的问题,也好养精蓄锐打鬼子。地道包括军用地道和民用地道。军用地道是用来打鬼子的,民用地道多是用来休息的。人们在民用地道里筑成休息室,“选择地道的中心点或较深远处建筑之”,让群众及不参战部队休息用。

    那么,人们在地下如何联络呢?《斗争》中记载了一些“土办法”:“设立递步哨进行口传,每转弯处标一个人。用绳子吊上响铃,规定记号以拉铃为记。设立土电话,用洋丝线拉到地道壁上,两端可系硬纸筒,筒口缚之一膀胱皮,不远距离内说话立刻能听到……”

    杨成武将军后来在回忆写作《斗争》的过程时说:“这本小册子集中了冀中军民的智慧,是中华民族在反对外来侵略中用血汗换来的……在冀中,经过多年的反复较量,我们化无险可守的平原为不可攻克的要塞,广泛开展地道斗争,彻底粉碎了所谓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不仅振奋了全中国人民,而且对全世界人民的影响也很大。”

    点击进入专题

相关新闻

邯郸市举行庆祝建党95周年主题巡回展(图)

2016-06-28 03:38:28

6月27日,由中共邯郸市委组织部、中共邯郸市直机关工委、中共邯郸市委党史研究室等单位主办的《走向复兴——邯郸市庆祝建党95周年主题巡回展览》在邯郸市博物馆开展。

【治国理政地方谈】建党95周年,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2016-06-27 20:26:59

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就越需要全面从严治党。而今身处历史新起点,各项工作挑战性都在增加,从严治党更是缓不得慢不得。

安平县城关镇举办文艺演出庆祝建党95周年

2016-06-27 17:46:40

6月26日下午,安平县城关镇贾屯村村委会的大院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城关镇“唱红歌 诵党恩”文艺演出活动在这里举行。

热门推荐